熱錢流入趨緩 6月外匯佔款再現負增長

2013-07-23 15:24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林天泉

  交易員稱,負增長有可能延續整個下半年,並使流動性維持“緊平衡”狀態

  央行昨日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6月末外匯佔款為273887.46億元,較5月末的274299.51億元減少了412.05億元。這是時隔7個月後,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再現負增長。

  “6月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實現負增長雖然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但最終還是要歸結到熱錢(國際資本的流入流出)上。”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稱,一方面是美元反轉趨勢正在形成使得熱錢流入國內趨緩;另一方面,5月初外匯局下發“20號文”並開始打擊虛假外貿,對熱錢套利嚴格控制,這讓金融機構外匯佔款規模與進出口走勢相一致。對照6月份進出口情況,外匯佔款實現負增長還是可以理解的。

  從今年1月份新增6836.59億元的天量到6月份的負增長,金融機構外匯佔款規模下滑很快。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還顯示,6月末財政性存款餘額為33954.71億元,當月財政存款減少1217.75億元。與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相抵後,6月份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為805.7億元。

  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意味著注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分析師也將該數據視為衡量海外資本進出中國的替代指標,因為流入中國的外匯多數被出售給央行。

  上述交易員稱,6月份可能會成為金融機構外匯佔款負增長的開始,這一勢頭有可能延續整個下半年,並使流動性維持“緊平衡”狀態。

  但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總體上看,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充裕的,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2.1%,超額準備金餘額達到2萬億元,而通常保持在1萬億元左右就比較充足。

  “下一階段,要根據市場流動性的實際狀況,積極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及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創新工具組合,適時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平抑短期異常波動,穩定市場預期,保持貨幣市場穩定,為金融市場平穩運作和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創造良好貨幣條件。”央行表示。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