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保險加快佈局中國 安聯入華七年仍在虧

2013-05-14 08: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偉

  5月8日,保監會網站公佈,法國安盛旗下的豐泰保險(亞洲)上海分公司改建為獨資子公司安盛保險獲批。這意味著安盛集團離完成收購天平保險50%的股權又近了一步。

  法國安盛此次收購分為兩步走:首先是安盛耗資19.14億元收購天平保險現有股東所持有的2.069億股,約佔天平保險現有股份的32.84%;隨後再將旗下的豐泰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安盛上海。在安盛上海改建完成且通過增資使其凈資産達到人民幣20億元後,注入天平保險,總計使其在天平車險的持股數達到50%。

  “作為重要資本運作,這可能並非簡單的收購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可以看作安盛集團重新佈局中國財險市場的重要棋子。”一位保險界資深研究員説,“也許他們看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投資機會,也許他們是著眼于10年後的市場情況。但這些人物的資本運作並非都能達到其最初設想的目的。”

  法國安盛為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根據《財富》雜誌2012年7月全球500強排名,法國安盛集團以1427.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和60.1億美元的利潤,名列第25位。法國安盛一直熱衷於通過並購來迅速佔領市場,近二三十年來,其在全球市場進行了多次並購交易。安盛集團在中國很早就開始佈局,但很顯然,其在中國並沒有找到太好的感覺。

  2006年,安盛集團收購了瑞士信貸集團旗下的豐泰保險,從而全盤接手豐泰在中國的財産險分公司及其在泰康人壽的股權。不過,收購之後,豐泰保險在中國的保險業務依然不盡如人意。公開資訊顯示,從2009—2011年豐泰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均出現了虧損,其三年總凈虧損達3500多萬元人民幣。

  金盛人壽成立於1999年,法國安盛與五礦集團分別持有51%和49%,是保監會成立後批准的首家壽險公司,一直是我國唯一外資持股超過50%的壽險公司。但在成立的10多年中,金盛人壽只在2007年實現了盈利,其餘年份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2012年7月6日,工行以60%的股權正式入主金盛人壽,並將其改為“工銀安盛”,而安盛與五礦則分別持有27.5%與12.5%的股權。

  在金盛人壽易主後,安盛一直在中國尋找新的並購目標。資深保險研究員認為,儘管在不少人看來,法國安盛共拿出近40億元來收購天平車險已屬大手筆操作,但這對於安盛集團來説也算不了什麼,“就好像平安集團最近花了24億元買下英國倫敦地標性建築勞合社大樓一樣,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對於安盛而言,他就是花一點錢在財險經營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該人士説。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後,中國保險業增長正在減速。光大永明人壽董事長解植春在其最近發表的著名“萬言書”中毫不諱言:保險公司的經營是極度困難的。許多公司連續十年多的虧損,而且不是個別現象。行業普遍面臨著償付能力不足的巨大壓力,這種現象不是一兩家公司,是超過一半以上的公司的行業普遍現象。

  “什麼樣的行業能夠連續三年在整個行業中有一半左右的公司都處在虧損的境地?……按照現在的保險産品定價結構,一個新公司不可能按照正常的行業經營規律來實現盈利。在這些産品中,成本費用的假設在實際中都是剛性的、超支的、實實在在發生的;客戶利益保障是有彈性的、不確定的;公司股東收益也是不確定的,最終結果是確定的,就是産品虧損、客戶受損、公司虧損。”解植春直言。

  他認為,壽險行業是對資本需求很大的行業,從目前看,也是金融業中長期資本回報率比較低的行業。單從保險行業內部講,由於財險行業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承保利潤,財險對於資本的吸引力比壽險要高得多,這也從反面説明瞭為什麼財險還能保證一個相對好的增長率,而一些外資壽險公司都把股權在産權交易所交易掛牌了。

  前有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進入中國7年還仍在虧損,後有匯豐控股減持中國平安股份。而匯豐人壽解散其上海的代理人渠道更是引發慌亂……實際上,已披露2012年年報的約60家壽險公司中,除2012年新開業的公司外,有36家出現虧損;56家財險公司中,有19家出現虧損,只有37家實現盈利。也就是説,有一半左右的保險公司都是虧損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