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金融惠農 浙江象山縣涉農信貸三年翻一番

2013-02-17 08:3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偉

  近日,人民銀行象山支行給廣大農民報喜:截至2012年底,全縣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總額達82億元,佔到全縣信貸總額的17.3%,比2009年足足翻了一番。

  象山縣副縣長孫小雄説,近年來象山縣金融部門“量體裁衣”創新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進一步破解了“三農”發展的資金難題。

  姓“農”助農,創新金融産品

  對於農民來説,有了致富門路,最愁資金難。縣農辦有關負責人分析,農民貸款難,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創新不夠、服務不完善。

  象山縣在曉塘鄉等地開展銀政合作試點,“銀政、銀社、銀村、銀戶”全面對接,拓展信貸品種,優化支農服務。

  象山是海洋大縣,擁有大大小小的漁船4200多艘。縣農村信用聯社結合實際,2009年率先推出漁船抵押貸款。東門漁村船老大樂加夫説:“有了漁船抵押貸款,我們的漁業生産就有了保障。”

  農行象山支行採取漁船所有權證、捕撈證“兩證合一”的擔保方式,單戶貸款額度起點為5萬元,最高可貸150萬元。目前,該項貸款餘額達到5億多元。隨後,郵政銀行、國民村鎮銀行等陸續推出漁船抵押貸款等産品。

  象山金融服務為廣大農民“量身定做”,先後創新推出了農村黨員、青年、婦女三大創業小額貸款,探索 “金穗惠農卡+農民合作社+農戶”貸款模式……

  “小額貸款卡太好了,平時配貨如果遇到手頭緊張,去櫃檯辦一下就能解決問題。” 家住石浦中街的顧李紅説。

  如今在象山,農民、漁民的貸款門路多了,貸款手續簡便了。

  優化農村金融生態,農民有了“信用戶口”

  長期以來,農村信用需求不足、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破解“三農”融資難,象山縣探索“政府推動、央行引導、聯社主辦、三級聯動”的模式,縣裏專門成立了金融支農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機構,每個行政村設立村信用評議小組,落實一名信貸支農聯絡員,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動工作體系。

  縣信用聯社推出的農戶“信用戶口”,全面記錄農戶生活、生産、經濟和信用狀況,並實施電子化管理,相當於農民擁有了“第二張身份證”。

  縣信用聯社相關負責人説,“農民出示身份證到信用社貸款,信用社只要在電子檔案中了解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便可發放貸款。”

  在信用評定基礎上,信用聯社推行5萬元以下小額農貸無指標控制,到2012年底已發放5萬元以下貸款6億元,惠及14272戶農戶。

  “到2012年底,全縣10.8萬農戶建立了資信檔案,佔全縣農戶的七成以上;評定信用戶33041戶、信用村324個、信用鄉鎮7個。”人行象山支行信貸部主任連金都介紹,2012年,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388元,比上年增長11.8%。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