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佈三類保險機構參與基金銷售的徵求意見稿,但星城投資者稱“不敢”,保險業也不看好
市民投資理財通常會選擇信得過的渠道,比如銀行。但這種信任促使了目前基金業銷售中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為建立多元化的基金銷售體系,證監會近日下發通知開閘保險公司開賣基金。不論何種渠道,投資者都需清楚其中的成本及風險是否在承受範圍內。
投資者通常選擇哪種渠道買基金?很多人會選擇銀行。記者昨日登錄證監會官網看到,官網上挂出《<保險機構銷售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公開徵求意見》(簡稱《徵求意見稿》)的通知,擬引入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代理公司等三類保險機構參與基金銷售業務。這意味著保險機構開賣基金將開閘。
市民:不敢從保險公司買
“保險公司賣基金?我覺得不怎麼靠譜。”在星城一家寫字樓上班的秦女士既炒過股票,也買過基金,對於保險公司賣基金,她不關心,“不論是從銀行買,還是從保險公司買,肯定要被收一次手續費,還不如直接從基金公司官網直銷渠道買。”
除了這種不想被薅羊毛的觀點,更多的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是,不太敢從保險業務員手裏買基金。長沙市民蘇女士覺得,保險公司的主業向來飽受詬病,如果賣基金,估計投資者不會太買賬,“從他們那裏買保險都不放心,如果他們賣基金,更加不敢買。”
《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參照現有基金銷售機構標準設定準入資格條件,如對保險公司設定“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償付能力充足率符合中國保監會的有關規定”等要求。並考慮到基金銷售業務與保險機構現有業務差別較大,對保險機構銷售人員的特殊性等做出了一系列規定。
保險公司:有些底氣不足
市民反應冷淡,保險公司作何反應呢?小徐在星城一家保險公司從事品牌宣傳工作,為同事截取行業新聞資訊是小徐每天的工作內容之一,昨日早會時她就摘了《徵求意見稿》。
按理説,基金的投資群體頗廣,保險公司參與基金銷售可以增加盈利點,保險公司似乎站著就能把錢賺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對於監管部門的這個“餡餅”,包括小徐在內的一些保險從業人員都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興趣。
“我是做品牌宣傳的,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好事。”小徐説,處理消費者投訴已經成了她的工作內容之一。近兩年股市不好,投連險等投資業績差引發不少投保者退保,銀保渠道首當其衝。每次遇到這種事,小徐都很無奈:“市民買基金虧了,願賭服輸。但買保險,分紅少了,一些人就會來鬧著退保,而且不願承擔退保的損失。”
賣保險都能引發如此多的糾紛,賣基金更是不敢想像。“其實買保險,投保人只要持有到期,至少本金是有保障的。但基金就不同了,1萬元的基金可能會虧得只剩1000元。如果真發生那樣的事,保險公司更加不得安寧。”小徐説。
業內人士稱需謹慎樂觀
小徐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據一位從業超過10年的保險業內人士透露,這種情況有類似的先例。
很多人以為保險公司賣投連險、萬能險是2006年才開始的,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經有公司推投連險了。但當時高估了大眾的風險承受能力,跟股票市場連接的投連險風險極大,投資者血本無歸後引發了很大的風波,導致信任危機。就現在而言,投資者買投連險時需做風險測試,而且隨著股市不濟,投連險也不再是保險公司熱推的品種。
一位保險公司業內人士也表示謹慎樂觀,“出於給客戶綜合理財規劃的考慮,監管層想試點金融一體化,方向是對的。但目前大眾對保險行業行銷隊伍的詬病頗多,一步到位還是有些難。”而且,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行銷員都沒有基金從業資格。換言之,即便取得了監管層的“尚方寶劍”,他建議為避免被動,保險公司最好還是挑選一些從業時間較長、綜合素質更高的業務員銷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