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資本市場的主要聚焦點在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産品,但上海保險業“先行先試”中的産品創新遠不止於此。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悉數道來:探索離岸再保險業務和颱風等巨災保險機制;拓展都市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保險,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試點特種設備産品責任保險、建築工程品質保險等各類涉及公眾利益的責任保險;積極開發海上保險産品,探索新型航運保險業務……可謂不勝枚舉。
數十款創新産品帶來的商機,引保險機構紛至遝來。除原本就在滬駐紮的壽險、財險、養老險、農險、出口信用險等保險機構爭先參與外,還引來了人保、太保及平安紛紛在滬試點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
基建投資加速開工
“引渠”保險資金
“上海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較多、資産品質較好、市場環境較好,這些都是上海吸引保險資金的有利條件。”
從世博會到迪士尼,從迅速鋪開的地鐵、高鐵、隧道、大橋、公路等軌道交通,再到公租房、保障房,一批戰略性、基礎性、民生性重大項目建設的加速開工,為保險資金的進入打開了渠道。
總部或二總部在上海的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兩大保險巨頭,沒有放過“近水樓臺”的機會。在迪士尼、公租房等大項目上,他們的身影頻現,掘金實業的熱情溢於言表。
在他們看來,基礎設施類項目一般所需資金量較大、項目營運週期長,正好與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相匹配。太保資産管理公司相關人士進一步解釋,“投資基礎設施類項目不但增加了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還可在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後,減少對利率敏感性産品的依賴,推動公司保險資産結構調整。”
不僅中資保險機構大展拳腳,外資保險也對上海保險業“先行先試”投來了目光。近年來,在外資保險機構落戶數量上,上海明顯勝出北京、深圳等城市一籌。
一家考察過北京、深圳等城市,但最終將區域總部落在上海的外資保險公司負責人一語道破其中原委:“證券市場是否活躍、進出口貿易是否發達、居民收入是否領先等是我們總部選址的標準,而綜合下來,我們給上海打的分數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