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表示,銀行間市場清算所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為金融創新産品提供個性化的支援,“比如新的金融産品需要投資和融資,而其關鍵就在於定價,我們需要為這些創新的金融産品建立估值系統,解決創新金融産品估值定價的難點。”
以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為契機,上海在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方面進行了探索,目前業務創新涵蓋了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人民幣外債等多種業務類型。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透露,目前上海正在探索推進在境內募集人民幣投向海外二級市場的試點。
對於下一步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開拓創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上海要在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方面成為全國的旗艦,真正成為人民幣金融産品的全球創新和交易中心,就要繼續發揮先發優勢和創新精神,在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勇於開拓。”
連平指出,下一步上海首先要將傳統的貿易結算業務做大,擴大規模效應;其次,要調整優化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業務結構。另外,適時推出基於人民幣匯率的金融衍生産品。
緊隨三大趨勢加快步伐
“今後幾年,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資本市場會有三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決定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必將加快,並促進建設目標如期實現。”上海副市長屠光紹近日在出席第三十七屆國際證監會組織年會公開論壇時指出。
屠光紹表示,首先,直接融資的加快發展將帶來市場規模新的擴張,在促進金融體系結構完善的同時,必將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
從市場形態來看,以股市和股權市場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將實現大發展;債市的發展在規模增長同時將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期待原油期貨將來上市;以國債期貨為代表,金融衍生品市場也會在未來幾年實現大發展。
“同時,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必將帶來一系列金融産品、工具的創新。另外,在存量方面,資産證券化過程將加快,其他如理財、信託、基金等産品和市場形態也將快速發展。”屠光紹説。
他提到的第二個趨勢是,市場化改革深化將促進市場功能更加健全,在市場品質和效益提高的同時,必將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的完善。
“行政管制的放鬆和法制監管的完善將加快金融創新,公司治理的健全、機制的完善則會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隨著一些關鍵環節改革的推進,如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場功能必將得到拓展。”
屠光紹表示,市場化改革必將推動市場功能的進一步完善,體現在: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完善,市場的有效性提高,優勝劣汰趨勢進一步凸顯;市場的財富管理、資産管理和風險管理功能得到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公眾的能力會得到提升。
最後,屠光紹特別提到了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穩步推進,將推動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從而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人民幣國際化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