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黃金工藝品含黃金不過千元

2012-03-15 14:53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今天是315消費者維權日,黃金市場中也有眾多消費品需要打假。與寶玉石市場不同,廣東市場金飾加工業日漸成熟,惡意造假的案例不多,但貨不對板、低價值産品賣高價的消費貓膩卻比比皆是,不得不引起市民的關注,鍍金工藝品、18K金首飾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兩個門類。

  案例一:春節期間,羅先生看到了電視廣告上宣傳某偉人題材的金鑲玉工藝品,價格19999元,就電話訂購了一隻;據説其中包含了10克黃金與價值高昂的玉石。

  然而,羅先生請來了做珠寶鑒定的朋友到家中鑒賞,卻被告知,該304831cm體積的工藝品最多只包含了3克重量的黃金,價值不過1000多元。

  鍍金工藝品投訴最多

  鍍金工藝品是目前金銀市場中投訴最多的一個門類。因為工藝加工技術提高後,貴金屬噴塗厚度被大幅度減少至1~2微米,1克重量的黃金完全可以噴塗1平方米麵積的工藝品,看上去依然金光閃閃、高貴雍容。而法律法規上又沒有明文規定該類工藝品的含金量應該達到多少。

  為此,建議市民擦亮眼睛、謹慎購買,可以先目測其面積,再估算出其真實的黃金含量,比如30cm30cm30cm體積的工藝品,包含黃金不過2克。鍍金、鑲金工藝品的投資價值不高,並無發行量限制,增值潛力微乎其微。

  案例二:情人節期間,廣州白領小程收到了男朋友贈送的一條18K金項鍊,是在海珠區某商場逛街時買到的。但戴了兩周之後,小程就發現項鍊出現了色斑與色塊;不得已,她將項鍊拿到珠寶檢測中心鑒定,得知只包含有73.8%成色的黃金,不足18K金所要求的75%。

  市內各大珠寶檢測中心反應,近日,多位市民購買到了成色不足的18K金首飾,這類首飾的脫色、變色現象均比較嚴重。消費者慣常關注24K足金的成色問題,很少有人會注意18K金的成色,18K金首飾款式複雜,檢測起來也比較麻煩,不法商家就此大做文章。

  標準的18K金首飾一般呈現金黃色微微發白的色調,顏色發灰、發綠、發紅者均有可能是成色不足。另外,首飾的介面、焊接處常常是不法商家的貓膩處。

  足金外加入別的部件

  案例三:春節期間,李阿姨抱了孫子,就去天河區的某商場為小孫子購買黃金紀念品,一隻龍形吊墜吸引了她的目光,售價2200元。櫃檯人員向她介紹:“這是24K金所製作,足金産品。”李阿姨立即付錢購買,回去後拿到檢測中心檢驗,才發現:這是一隻內含合金“核”的類鍍金産品,商家為了讓“龍”顯得大一些,不但採用了中空設計,而且在其中加入了“撐”起龍形的合金裝置。

  對於該類櫃檯人員沒有説明白的現象,李阿姨完全可以與商場協商退貨,但浪費了時間、掃了興致,卻不得不自己承擔了。因為金首飾加工技術提高,合金、中空設計被廣泛採用到了黃金首飾的加工過程中,狡猾的商家很多時候不會主動坦白。

  消費者需要多個心眼,一一問明白。所謂的24K金,確實是足金,但除了24K金,是否還加入了別的裝置與部件?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