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辦公佈的《2010年全省小額貸款公司運作情況分析》,浙江省共有小額貸款公司134家,註冊資本230.9億元,全年累計發放貸款1093.6億元、21、6萬筆,與2008年試點之初的10家相比,其規模顯然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迅速擴張的形勢下,2010年浙江小額貸款公司的不良率僅為1.6‰,“這在全國來説是算比較優秀的。”浙江省金融辦主任丁敏哲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和所有新興行業一樣,浙江的小額貸款公司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受只貸不存、銀行融資比例等政策約束,三年來它們一直喊“窮”。在成立之初就以村鎮銀行為目標的許多小額貸款公司,在轉制所要求的“三年經營期”將滿之時,也在焦灼地觀望。
|
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汪煒等專家均表示,小額貸款公司應專注于“小額、分散”向中小企業、三農貸款,而不是盲目轉制;同時,政府部門應當注重監管體系的完善,在地方金融監管力量缺失的情況下,注意提升資訊化系統的力量。
浙江小額貸款2010年貸款金額成倍增長
2008年5月4日,國家銀監會、央行聯合發佈《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7月15日,浙江省政府發出通知,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
而與銀監會、央行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不同的是,浙江省提高了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門檻。 就在金融海嘯瀰漫全球的2008年,浙江省首批試點就成立了10家小額貸款公司。
作為首批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之一,慈溪市融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2009累計向當地企業發放貸款16億,共有600多家企業獲益。
此後,小額貸款公司在浙江遍地開花。
2010年,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金額已達1093.6億元,比2009年末開業以來的貸款累計數599.4億元幾乎增長了一倍。
而浙江充裕的民營資本對小額信貸行業的熱情依然有增無減。
一方面,已成立的小貸公司老總們一直試圖增資擴股壯大自己的信貸實力。2010年,36家小貸公司(不含寧波)進行了增資擴股,部分企業一年內就進行了兩次擴股。據統計,2010年該省小貸公司註冊資本共計增加了82億元,銀行融資增加了56億元。
另一方面,許多資本正在等待浙江進一步釋放地方名額,部分已成立2家以上小額貸款公司的縣區仍有不少企業提交開辦申請,等待審批。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額貸款公司不斷擴張的同時,貸款不良率較低,據統計,2010年浙江全省逾期貸款數量為1566.2萬元,不良貸款5318萬元,而2010年全年累計發放貸款1093.6億元,不良率為1.6‰;同時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撥備已達到5.2億元,撥備金風險覆蓋率為756.2%,可以説風險控制良好。
“受上市公司等龍頭骨幹企業為發起單位的管理溢出效益影響,內部管控嚴格,風險控制和經營效益比較好。”丁敏哲認為。
數據顯示,目前浙江省已有25家上市公司參股小額貸款公司,佔比18.7%,在全國比例最高。
只貸不存 小貸公司“既差錢又差人”
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發展起來的浙江小額貸款公司,在經歷過市場的風雨後,已經從創業初期的或衝動、或保守回歸理性。三年間,小額信貸在浙江的發展可以説沒有遭遇重大挫折。但同時,業務發展中的體制瓶頸也逐漸顯現。
就在不久前,有浙江省金融辦、浙江省工商局等單位在場的一次監管報告發佈會上,有多家浙江小貸公司的老總向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傾訴了成長中的“煩惱”。
龍泉市佳和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表示,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只存不貸”的政策要求,再加上“最多只能向兩家銀行融資”的限制,這讓小額貸款公司很容易處在“無款可貸”的尷尬局面。
按照現行相關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並且“最多只能向兩家銀行融資”。
部分小貸公司負責人同時抱怨銀行融資50%的比例太低,但事實上,目前許多小貸公司連50%的融資比例都無法到達。
數據顯示,浙江134家小額貸款公司中,僅69家取得了佔資本凈額50%的銀行融資,仍有17家小額貸款公司銀行融資尚未到位。岱山銀隆小額貸款公司因為註冊資本低於5000萬元,其融資申請就被銀行拒絕。
同時,作為非金融機構的小貸公司必須按照工商企業來納稅,包括5.56%的營業稅及附加、25%的企業所得稅。儘管浙江出臺了政策對運營良好的企業實行退稅補助政策,但杭州濱江、麗水蓮都等地對該政策的落實情況並不算好,而且該政策三年期將滿,未來的稅賦成了隱憂。
除了差錢,許多小額信貸公司還很差人。
“我們目前沒有分享徵信系統,而小貸公司信貸員面向的客戶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優質客戶,與銀行信貸員相比,他們要面對的客戶數量更多、情況更複雜。”杭州佑康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惠仙表示,通常小貸公司一個信貸員要面對幾十個客戶,在沒有徵信系統的情況下風控的壓力很大,他們需要分析軟資訊、懂得管理客戶,而對公司來説,優秀的團隊是最重要的力量。
葉惠仙説,公司一直在尋找優秀的人才,但由於整個社會對小貸公司的認知並不是很好,招聘難度很大。目前來説,多數小貸公司會選擇使用從事過財務工作的人員來進行自行培養。
慈溪市融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雅芳也表示,曾經試圖向銀行挖人到自己公司做高管,但沒有成功,目前該公司的招聘條件是要求“五年以上相關經濟工作經驗、本科學歷”。
工商銀行杭州分行一位信貸員表示,“小貸公司發展是比較快,但是成長時間太短,還不成熟,除非混不下去,否則不會跳槽到小貸公司。”
村鎮銀行?“變身”還需觀望
按照《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按《指導意見》新設後持續營業3年及以上,同時清産核資後,無虧損挂賬、且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不良貸款率低於2%,可轉制為村鎮銀行。
但它同時要求,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必須是銀行金融機構。
對此,大部分小額信貸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還是觀望新的政策。瑞安華豐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陳壽清坦言,“銀行要進入要控股,股東不會幹。中央要求村鎮銀行要到農村去,但要民營企業去農村,他們願意嗎?就算要講覺悟、講回報社會,畢竟也是要講利潤的。”
而社科院金融專家易憲容則直言,“小貸公司想轉成村鎮銀行吸收存款,他們的信用基礎在哪?目前國內連城鎮銀行的問題都很大,轉村鎮銀行不太可能。”
專家:小貸公司須正視自己問題、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對於小額貸款公司差錢又差人的煩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認為,小貸公司首先應該正視自身的幾個問題。
一是小貸公司追求的目標是否清晰。杜曉山認為,目前很多小貸公司有衝動地想做大、想到城裏去,以進城不下鄉、做大不下鄉、扶富不扶貧為思想,這已經有悖于中央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支援三農、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初衷。
對於能否達到監管部門提出的小額貸款公司“70%的資金用於純農業貸款或100萬元以下貸款”的要求,浙江很多小貸公司負責人回答比較保守,“大概能完成60%-70%”。
杜曉山認為,目前小貸公司違規操作的風險也不低。“全國來説,確實有部分小貸公司存在通過各種名目的費用使利率超4倍、非法吸儲或集資、暴力追債甚至洗黑錢的行為。” 杜曉山更直言,“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體系如何完善就成了問題,目前國內小貸公司普遍存在看似多部門在管、其實都沒怎麼在監管的局面。”
據了解,目前浙江省小貸公司的監管是由金融辦牽頭,多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來監管,而日常監管單位則是工商部門。
對此,杜曉山認為,目前金融辦等部門在縣級領域存在力量缺失,監管上有心無力,但小貸公司經營的畢竟是金融業務,最終還是應該有真正熟悉金融業務的部門來直接管理,有關的部門應該在“資訊管理系統”上下功夫。
對於小貸公司希望轉製成村鎮銀行,又不想放棄大股東地位的情況,杜曉山認為,監管門檻的高低與小貸公司自身的能力、數量是相互制約的,如果小貸公司發展到能夠真正懂得銀行基本風險防範、保證不違規這樣的要求,監管的門檻自然會放低。
而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汪煒認為,“要不要轉”這個問題關鍵還是在監管層。“要求銀行控股,是監管部門對地方監管業務的信心不足。按照現在的政策,小貸公司尚不願轉成村鎮銀行也很正常。政府方面可以試著解放觀念,通過試點的形式,用幾年來做試驗,只要不是面上廣泛去推就不會出大問題。”
汪煒同時建議,小貸公司可以多嘗試專業化業務,深挖某個行業或者專業,成為行業內貸款的領袖。 (記者 童靜宜 見習記者 趙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