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和金融項目再現逆差,這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和不安,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大量資本外逃的結果。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佈的2012年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70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710億美元。採訪中業內專家明確表示,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不等同於資本外逃,而是反映了外匯資産持有主體從央行轉向境內機構和個人持有的藏匯於民的過程。
2012年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706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027億美元,前三季度,經常項目累計順差1478億美元,佔同期GDP的2.6%,較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國際公認的合理水準之內。有專家指出,三季度貿易順差與近期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回暖有關,據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450.3億美元,增長6.3%。其中,出口1863.5億美元,增長9.9%,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
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710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372億美元,依然是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主要來源。中國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顯示了直接投資對於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的穩定作用,同時也説明在外部經濟環境多變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穩定、吸引力強,作為世界主要直接投資流入國的地位依然穩固。記者通過對比發現,二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386億美元,三季度直接投資順差下降,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直接投資順差下降是我國企業趁海外資産走低,積極“走出去”的結果。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總結説,目前來看,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主要表現為三大特點:一是反映了外匯資産從央行轉向境內機構和個人持有的藏匯於民過程。前三季度,企業等市場主體在銀行的外匯存款餘額增加1388億美元,銀行自身增持外匯頭寸120多億美元,除部分發放境內外匯貸款外,其餘由銀行用於境外放款和投資。二是顯示了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我國非金融部門對外直接投資525億美元,同比增長29%。三是體現了企業有序的債務去杠桿化。過去幾年,國內企業進口通過海外代付等方式儘量延遲付匯,在貿易項下積累了大量美元空頭。匯率雙向波動後開始調整原有的負債外幣化策略,尤其是2012年第三季度在相關政策規範下,企業進口由境外銀行提供代付的負債餘額下降400多億美元。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項目逆差反映了外匯資産持有主體從央行轉向境內機構和個人的藏匯於民的過程。過去幾年,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境內企業資産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傾向明顯。但隨著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趨向合理均衡水準,特別是在近期本外幣利差和匯差條件下,企業開始由過度看空美元回歸中性操作,其中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增持外匯存款。從今年1至8月數據看,銀行各項外匯存款餘額增加1400億美元,除發放境內外匯貸款外,大部分用於對外貸款、投資和拆借,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記錄為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流出。
2012年前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854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産增加624億美元。從理論上講,經常項目順差大於外匯儲備增加額,意味著我國境內機構和個人資本呈現凈輸出(即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項目逆差)、對外凈資産增多。尤其是2012年4月份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大幅減少央行外匯干預以後,更加強化了這种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自主平衡格局。宗良分析表示,只要不出現短期內大規模的資本外流,資本項目出現順差和逆差相互交替將是正常的,也有利於減緩外匯儲備無限制增長所帶來的各種壓力。
有業內專家預計,下一階段,這種通過資本項目逆差平衡貿易順差的方式將逐步取代傳統平衡方式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點。政府可在逐步放開居民和企業用匯限制、逐步削減居民和企業從事海外二級市場投資的限制、鼓勵産業對外轉移、鼓勵企業跨國並購、鼓勵私人部門對外投資等方面大做文章,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帶動資本流出,實現資本項目逆差。此舉不僅平衡掉了貿易項目順差,緩解了央行的對衝壓力,而且也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丁志傑表示,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全年外匯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雖然未來宏觀環境依然不穩定,但也存在一些積極因素,如國內經濟回暖將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走勢,歐央行買債計劃和美聯儲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此外季節性因素也將支援今年9月至1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保持相當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