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歧路?坦途?

2011-07-20 09:41     來源:新華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王思羽

  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從一個話題發展成一筆“生意”。這是誰的“生意”?人民幣為誰而國際化?

  針對內地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路線圖和政策的爭議,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日前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並一一駁斥了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觀點。梁鳳儀認為,香港市場在人民幣貿易結算和吸引跨國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方面確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她強調,跨國企業對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需求殷切,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有正面的作用。

  國際化走入歧路?

  余永定:人民幣結算的推進沒有減少中國企業的匯率風險

  梁鳳儀:人民幣貿易結算更重要的是給中國企業更多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余永定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國際化的結果與其初衷大相徑庭。減少匯率風險是各國推行貨幣國際化的首要目標,但恰恰相反,從目前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數據顯示,人民幣結算的推進並沒有減少中國企業的匯率風險,只減少了外國(或境外)企業的匯率風險。

  余永定引述數據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在約萬億元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進口企業付匯佔比80%-90%,出口的人民幣結算額只佔10%-20%。即較少的中國公司出口時收取人民幣,令他們喪失了人民幣升值的獲利機會。

  梁鳳儀出席第一東方投資集團在港舉行的論壇後對記者表示,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進口和出口企業結匯的比例確實令中國進口企業喪失了人民幣升值的獲利機會,可是這種進口和出口企業以人民幣結匯的比例正在顯著改善中,出口企業的人民幣結算比例隨著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試點擴大正在顯著提高。

  梁鳳儀強調,人民幣貿易結算更重要的是給中國企業更多選擇,企業收取人民幣與否更關鍵的是企業在市場中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同時中國企業的成本以人民幣為主,人民幣貿易結算給予中國企業以人民幣結算的選擇,也恰恰降低了企業的匯率風險。梁鳳儀認為,對進口企業而言,減少匯率風險比喪失人民幣升值的獲利機會更重要。

  人民幣不該外流?

  余永定:人民幣流出、增加境外人民幣存量本身並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

  梁鳳儀: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和目的不謀而合

  余永定還針對香港一直積極推行人民幣計價債券的發展唱反調。余永定提出,人民幣流出、增加境外人民幣存量本身並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他甚至提出內地應該儘量減少人民幣計價債務,並指出,由於內地資金過剩,無論以何種貨幣計價,原則上不應鼓勵內地企業向非居民發債或到海外上市。

  梁鳳儀則表示,相當多的國際投資者通過持有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而持有人民幣資産,這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和目的不謀而合。目前香港的人民幣債券和跨國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發展迅速,而且從他們部門獲得的資訊,市場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殷切,尤其是跨國企業更希望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他們對更長年期的人民幣債券也有需求。她認為,目前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對跨國企業而言年期仍然偏短。同時隨著退休金、保險公司推出人民幣産品的增加,市場對投資更長年期的人民幣債券也有龐大的需求。

  她也強調,內地部分觀點認為,在香港發展人民幣産品局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到香港市場不算衝出國際。梁鳳儀指出,香港市場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橋梁和仲介。中國企業或跨國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産品將令人民幣産品走向國際投資者,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不謀而合。梁鳳儀透露,目前香港的人民幣存款戶口中,2/3是企業戶口,而且在這些企業戶口中有15%並非香港企業,這説明國際投資者正逐步將人民幣成為他們的儲備。

  梁鳳儀也指出,不得不承認,也正如余永定所説,人民幣貿易結算因為進出口企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不平衡,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攀升,這一結果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初衷是南轅北撤的。但她相信,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是一個過程,非一蹴而就,中國減低美元外匯儲備比例也是一個長遠目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