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景生産過剩 通脹壓力不會持續

2010-06-03 09: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未來一段時間通貨膨脹的壓力似乎很大。但筆者的大體判斷是,目前的通脹發生在生産過剩的大背景下,整體水準將不會很嚴重。

  今年初食品油提價,曾經引起了局部地區搶購潮,但很快得以平息,原因是食品油生産供應充足。2008年豬肉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今年豬肉價格則有較大程度下降,大型經濟體有足夠能力自行平抑短期價格波動。近期大蒜、綠豆價格上漲,必將刺激農民的種植熱情,未來價格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歷了四次典型的通脹。前兩次通脹是短缺時代的通脹,而經過多年的高投資,我國工業生産能力出現了相對過剩,糧食産量也年年攀升,後兩次通脹表現溫和。由於市場供應增加,食品價格再出現前幾年的快速上漲已經失去了基礎,很難再現高通脹。

  許多人擔心高通脹主要是從流動性的角度考慮。去年乃至今年,為了刺激百年不遇危機中的經濟,各個國家都向金融系統注入了巨量流動性。相當多的人因此擔心,前期巨量貨幣的投放遲早將促成全球性惡性通脹。

  如果從貨幣方程式M*V=P*T,將很容易得出巨量貨幣能直接催生通貨膨脹的結論。但在實踐中,這種線性對應關係卻很難存在。方程式左端的V,即貨幣流通速度,並不是常量,其微小變化將影響全社會價格水準;方程式右端的T,即社會總産出,並不能用GDP簡單代表。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貨幣,貨幣不僅存在於最終産出,還存在於中間品、庫存。另外金融市場作為資金的蓄水池,將吸納大量流動性。這些因素都受經濟主體對未來發展的預期。因此,簡單認為有流動性必能産生通脹的推論未免有些草率。日本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日本近10年來始終保持低利率,並不斷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始終未擺脫通縮陰魂。

  CPI考察的是所有商品、服務價格漲跌情況。4月份,八大類商品價格五漲、二降、一平。消除季節波動後,4月份環比增長0.4%,考慮到各種對於物價上漲的制約力量,環比在未來幾個月將逐步減緩。全年通脹將呈現出前高後低的態勢。

  首先是蔬菜。春節後,蔬菜價格漲幅較大,但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全國蔬菜産量穩中有升,近期菜價已出現季節性回落。其次是大宗商品價格也開始見頂回落,原油價格已回落至75美元/桶以下,由大宗商品向消費品、CPI傳導的程度不應該被過分誇大。假設未來一段時間PPI波動區間為1-10%,我們的推算結果是,PPI對CPI的影響區間僅在0.28-0.65個百分點左右。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預計原油等大宗商品難以再持續上漲。

  另一方面,當前經濟下滑的風險遠超通脹風險,需要對一些宏觀數據的下滑引起足夠重視。不論是投資,還是工業增加值,頂部已現,減速將為必然。有關部門對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清查將影響地方政府的投資動能,房地産調控也將使工業領域內的産能過剩變得更為嚴重,多重因素疊加,經濟下滑似乎鐵板釘釘。當前情形似乎又回到了兩年前。2008年4月CPI同比高於8%,其他指標也顯現出明顯的經濟減速跡象。在防通脹的呼聲中,一系列調控政策出臺,隨後幾個月CPI節節下降,並出現了負增長,經濟增速也進一步下滑,9月份全面爆發的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當前,通脹並不很嚴重,如對通脹反應過激,極有可能促成經濟“二次探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