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生成本次次貸危機

2010-02-11 09:10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編輯:張蕾

  次貸危機作為世界經濟領域頗受世人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近年來的世界經濟走勢。雖然目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已經逐漸慢慢地從次貸危機中走出,但次貸危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慘痛回憶,更引起我們深思的是:美國及世界目前的金融體系是否存有缺陷?又該是什麼樣的缺陷?怎樣才能解決?我們是否能新建起一個比現有體系更強健的金融體系?

  次貸危機是外部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影響、金融體系的制度設計的缺陷、市場主體和監管主體的有限理性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在次貸危機蔓延的這三年間的各個階段中,這三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一、外部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影響

  外部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房地産價格的迅速回落,而此輪房價下落前的高價正是由此前政府在網路股泡沫破滅之後為刺激經濟而實行了數年的低利率所推高的。自遭遇了高科技股泡沫破滅以及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雙重打擊以來,為防止經濟下滑,美聯儲連續大幅降息500多個基點,尤其是在2003-2004年長達15個月的時間裏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1%的歷史低位。寬鬆的貨幣環境創造了過剩的流動性,推動了房價攀升,也大大刺激了抵押貸款供需雙方的胃口,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開始迅速發展。而在美聯儲啟動加息週期之後,房價開始大跌,並進而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爆發。

  二、金融體系的制度設計上的缺陷

  次級債運作過程的資訊不透明、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機制上的缺陷、監管體系上的缺陷這些金融體系制度設計上所存在的缺陷也是導致次貸危機的重要因素。從次級貸款,到MBS,再到CDO,最後是到基於CDO的CDS、ABX等衍生金融産品,這一系列的證券化過程全由專業的投資銀行來操作。投資者是難以完全了解其過程的,而且,即使投資者能獲取到完全的資訊,他們也未必能基於這些資訊做出明智而正確的判斷。雖然,發放次級貸款和將次級貸款轉發為次級債券及一系列衍生金融産品的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的各類金融機構中只是少數派,但美國乃至全世界大量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均投資了次級債券及其衍生品。如此之多的金融機構不避風險,爭相投資高風險的次級債券及其衍生金融産品,不能不説是各家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

  三、市場主體和監管主體的有限理性

  次貸危機的爆發,還是由市場主體和監管主體的有限理性所造成的,是借款人、銀行、投資者、監管機構未能有效利用其所掌握的資訊,作出最優決策的必然結果。當然,申請次級貸款的低收入階層、少數族裔、新移民們只是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已。但無疑在房價過高之時,冒險貸款購房,無疑不是十分理性的決策。在高房價的形勢下,次級貸款和次級債券的規模日漸擴大,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監管機構並未有所行動,而只是聽之任之。這一方面,是由於監管機構所奉行的不過多干預的政策所致,另一方面也在於其人員配備、機構規模等方面的限制而使得其心有餘而力不足。但監管機構未能在危機爆發之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確實是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是導致次貸危機的直接原因。但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還有三方面的深層因素,是促成了次貸危機的爆發,並使得其影響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

  次級債券自身的特點:雖然説次級債券及相關的衍生金融産品在次級貸款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處理,其現金流的狀況已與單筆的次級貸款大是不同,但是,這些金融工具的價值都是以次級貸款合約的現金流量為前提的。每一次轉換,都不會改變作為其基礎的次級貸款合約的現金流狀況。相應産品的投資者只是為了其投資品的多樣性和流動性多支付了這一系列轉換過程的交易費用而已。

  過高的家庭債務負擔:由於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金融體系的存在,相對於發展中國家,美國居民在其一生中能借助於社保體系和金融機構之力而享受到更為穩定的現金流所帶來的便利。而這,也就意味著當美國的中低收入家庭想要借債時,總是能夠從金融機構借到。這也將這些家庭的收入波動所帶來的風險轉移到了金融機構之上。當外部經濟環境巨變,使得大量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出現大幅下滑、或者使其認為繼續執行現有合約不再合算時,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貸款合約便會出現大量的違約,進而,金融機構的經營便會大受影響。

  衍生金融産品所帶來的過大的放大倍數:自2000年以後,美國的抵押支援證券(MBS)的規模迅速增長迅速。而在MBS基礎之上的CDO、CDS、ABS等,由於多次打包,反覆出售,其發行的具體數額已很難統計。如此之大的基數,再加上基於這些金融産品的眾多衍生金融工具,使得次級貸款市場的變化對整個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的影響被放大了許多倍。因而,也使得在次貸危機爆發以後,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了投資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共同基金無一倖免,紛紛受到影響。

  金融業雖然只是經濟體系的眾多産業中的一個,但該産業是一個最易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不穩定的産業。而且,該産業的波動,會迅速地影響到其他一切行業,從而對整個經濟體系産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於是,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穩定性,便顯得十分重要了。當然,政府可以通過各種行動,在較少干預的情況下,幫助金融企業提高其理性決策的能力;改進其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其高管目標與公司機構目標的相容性。

  那麼,政府還能做什麼呢?政府在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政策之外,還能否在産業層面上,採取一些措施,以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而又不影響到該體系的效率呢?筆者覺得政府可以通過贊助中立性的研究來製造準確、有效的資訊,並將這些資訊通過有針對性的渠道傳達開去,來提高改變個體決策的資訊結構,也是辦法之一。(責任編輯:馬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