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建立全球儲備貨幣難在哪?

2009-07-07 16: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燕
  ●改變美元核心地位困難不小

  ●各國現有外匯儲備轉換不易

  ●如何成為投資貨幣也是難題

  ●全球儲備貨幣缺乏經濟後盾

  雖然目前國際社會關於“超主權”儲備貨幣或“全球儲備貨幣”問題還處於理論探討階段,但這一問題之所以熱度不減,原因在於國際社會對現行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儲備體系的弊病有了深刻認識,“超主權”儲備貨幣或“全球儲備貨幣”代表著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但是,如何將構想變成現實?“全球儲備貨幣”距我們到底有多遠?在操作實施上存在什麼困難?這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

  全球儲備貨幣能否變成現實,美國的態度無疑至關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建立,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正是借助美元的這種地位,美國建立起了其經濟和金融霸權。雖然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儲備體系進入多元化階段,但迄今為止的國際貨幣體系仍然呈現為美元主導的格局,憑藉美元的這種地位,美國仍然可以獲得諸多經濟和政治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構想,無疑是要徹底廢除美元的核心地位和美國的金融特權,這顯然難以為美國所接受。從目前情況看,全球儲備貨幣的問題只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框架內解決,由於美國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多的投票權(16.7%),而超主權儲備貨幣問題又須得到85%以上的表決同意才能通過,因此美國實際上掌握著一票否決權。如果沒有美國的同意,要想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框架內解決超主權儲備貨幣問題必然存在重重困難。

  過渡到全球儲備貨幣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各國現有的外匯儲備。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據粗略統計,世界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總額達到7萬億美元左右,其中亞洲國家就超過4萬億美元。而60%以上是美元儲備,此外還有歐元、日元、英鎊等其他貨幣儲備。要從現在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多種貨幣儲備體系過渡到超主權儲備貨幣體系,顯然面臨著如何將現有的各國外匯儲備存量轉化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問題。由於這種轉換不僅牽涉到各儲備國以及各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切身利益,而且還牽涉到很多技術問題,因此要想實現這種轉換談何容易。如果不能實現這種轉換,現有外匯儲備的各種功能就難以轉移給新的全球儲備貨幣。

  過渡到全球儲備貨幣的第三個難題在於這種貨幣如何成為投資貨幣。眾所週知,一種貨幣要想成為儲備貨幣,除了能夠充當國際清算媒介外,還必須是一種國際投資手段,如果不能成為國際投資貨幣,這種貨幣就不可能作為儲備貨幣而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依此而論,無論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為基礎,還是另外創設超主權貨幣,在貨幣主權還屬於國家主權重要內容的情況下,這種超主權貨幣要成為各國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貨幣,顯然還存在不少困難。

  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最根本障礙是這種全球儲備貨幣作為有購買力的資産,缺乏堅實的物資基礎。現有的任何儲備貨幣都是以其發行國的經濟實力作為物資後盾。而超主權儲備貨幣卻沒有任何經濟後盾。即使各國願意將這種超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資産而保存,也僅僅是出於對國際協議的遵守。但是,國際協議是可以違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是可以退出的。一旦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出現嚴重動蕩,這些現象的發生並非完全不可能。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各國持有的這種儲備資産必然要遭受較大損失。

  鋻於上述原因,筆者認為,雖然超主權儲備貨幣代表著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但通往全球儲備貨幣的過程將是一個漫長之旅。其實,關於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議題並非自今日始,196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的建立就是一種現實的嘗試。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初的設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儲備資産。但是,40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不但未能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相反其在世界各國儲備資産中的比重卻不斷下降,從1970年的3.4%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這説明,要想實現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體系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謝太峰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