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互換客觀推動貿易往來 實現進出口企業雙贏

2009-04-03 09: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在目前金融危機尚不見底,區域貿易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貨幣互換機制一方面是應對危機的應急機制,另一方面也推動了中國及其貿易夥伴國的進出口企業穩定貿易需求。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放緩使得全球貿易量出現萎縮。據世界銀行估計,今年全球貿易量會減少6%,這是1980年來最大的一次跌幅。我國外貿數據已連續4個月負增長,2月份進出口順差縮減至48.5億美元,環比下降87.6%。而匯率的巨幅波動使雙邊貿易的風險被放大。以美元為例,不久前美聯儲宣佈購買美國國債的消息發佈後,美元匯率迅速走低。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後,匯率波動也進一步加大。2008年4月,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在1:11左右,現在1歐元只能兌換9元人民幣,不到一年貶值約20%。

    與我國有重要貿易往來的俄羅斯的官方貨幣盧布,從去年10月份至今,與人民幣的比值也已貶了約60%。匯率波幅不斷加大也使得不少企業外貿風險迅速加大,貿易環境不斷惡化。數據顯示,在當前國際市場急劇動蕩、匯率頻繁波動的情況下,進出口企業有可能面對的匯率損失最高可到4%至5%。

    而貨幣互換能夠有效規避匯率風險,促進貿易往來。舉例來説,我國與韓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韓國中央銀行可根據需要將得到的人民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韓國企業從我國進口商品時,就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仲介貨幣,而是可以直接從本國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進行結算。我國出口企業則可收到人民幣計值的貨款,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專家表示,在美元和歐元匯率劇烈波動中,我國企業和貿易夥伴國企業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因此,推行人民幣結算能夠使進出口企業實現雙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也表示,金融危機令亞洲各國出口大幅縮水,中國央行此時與一些貿易往來緊密的周邊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可以讓這些國家用人民幣購買中國産品,消減美元匯價波動的風險,刺激區域內雙邊貿易的復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