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現在談論房地産市場回暖還為時過早

2009-04-02 14: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燕
  二三月份,各地房地産市場交易數據的最新統計都顯示出銷售量增長的態勢。於是,房地産市場回暖的聲音開始出現,部分人宣稱房地産已走出困境,很多購房者又開始躍躍欲試。

  然而,基於以下幾點理由,筆者認為,現在談論房地産市場回暖還為時過早。

  首先,房地産週期波動的總體趨勢,不是幾個月的銷售量增加就能扭轉的。儘管我國的宏觀經濟有特殊性,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大環境下,經濟運作受到衝擊是不可避免的。房地産經濟的週期性又是與宏觀經濟緊密聯繫的,1998-2008年的房地産經濟週期不可能擺脫本次宏觀經濟運作週期的影響。可以説,目前房地産業正在經歷一個巨大的週期波動,在宏觀經濟制約下的房地産業運作大趨勢,不是幾個月的銷售數字增長就能迅速扭轉的。

  其次,房地産業的週期階段性特徵,決定價格頂峰過後會有一個較長的蕭條期。10年的房地産週期波動軌跡表明,房地産業價格增長的波動是一個“U”字形的曲線。有一個價格驟漲和驟降然後趨於平穩的過程。經過驟升的高漲期與驟降的危機期,之後會有一個連續2-3年的蕭條期。直至北京申奧成功,上一個週期長達3年的蕭條期才真正結束。去年末的房地産經濟危機期剛剛過去,就認為房地産開始回暖,顯然有點過於樂觀了。

  第三,房地産業不但有週期性,還有季節性,季節性旺銷不能説明市場回暖。多年的房地産數據表明,房地産業也有季節性,每年的3月份恰恰是房地産市場最旺銷的季節。特別是住宅市場,按月的平均價格的季節性指數,也是3月份最高。所以二三月份的銷售量有所增長,還不足以説明市場回暖,只有看到連續數月甚至幾年的銷售量成倍增長,才能説明房地産業真正走出陰霾。

  第四,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地産業沒被列入國家的振興行業之列,回暖缺少了強大的助推力。上一個運作週期,房地産市場有“取消實物分房”、“啟動個人購房消費信貸”及“申奧成功”的三大利好助推,才走出長達3年的蕭條期,而當下並不存在如此強大的助推力。這幾個月的銷售量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買家“抄底”的購房行為支援的結果,並不意味廣大的持續的需求被啟動了,所以,目前的狀況,與其説是下一個復蘇期到來時需求的“井噴開始”,不如説是上一危機期到蕭條期的“余波振動”。

  作為購房者和房地産開發企業,都應認識到本次運作週期的規律,不要抱僥倖和急躁的心理。特別是對購房者來説,更要冷靜理智。

  急於抄底的想法是不明智的。現在消費者最希望見到的是房價大跌,好在最低價位上抄底。然而實際的情況是,房地産週期波動中房價的轉折不是表現為一個“點”,而更多地表現為一個“平臺”,1998-2001年的上一個蕭條期,3年價格保持平穩,不但沒有升,反而降了19元。2005年以來房價過猛增長,使價格與價值出現嚴重背離,這個“空洞”要用好多年的銷售量才能“填平”。價格會有相當長的時間維持在這個水準上,所以想抄底有的是時間進行比較與挑選,完全沒有必要急於出手。

  要防範價格太低的産品引發品質糾紛。不排除有一些大幅降價的企業是由於資金緊張而被迫降價,特別是購買期房的消費者,一定要提防開發商為收回資金,大量銷售低價期房,到交房時才發現品質與原先承諾的相差甚遠。

  變“一步到位”為“多步到位”。大城市的住房需求者中有不少是從區外來創業的人,對於低收入、低年齡段的消費者,特別是剛畢業同時又要創業的大學生來説,要在異鄉城市買上住房,難度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最好把解決住房的目標,分解成:合租房—獨立租房—買小房—買大房等多步階段性目標,而不要追求一次到位。

  可以儘量回避3月份這個旺銷期。3月份是住宅銷售最旺盛的季節,要判斷市場是否回暖,最好過了3月份之後再看幾個月。不要擔心會錯過商機,即使是真要買房,也不必去湊這個熱鬧,而要好好挑選才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