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油價:頻繁調整是好事 新機制須堅持執行

2009-03-26 09: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肖燕
 國家發改委決定自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零售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這是《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今年實施以來的首次提價,雖然幅度不高,但在完全抵消1月份降價幅度的基礎上,汽、柴油每噸還分別提高了150元和20元。為此,關於國內油價“跟漲不跟跌”、“追高不追低”的質疑聲再起,新定價機制會不會成為油價繼續上漲的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鬱松對中國經濟網記者發表了他的看法。
 

  頻繁調整是好事 新機制須嚴格執行

  國際油價近期連續回升,創四個月以來新高,而國內油價在四個月內3次調整,頻率之高前所未有。鄧鬱松認為,儘管《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並沒有量化的具體指標表明油價在什麼價位、什麼時候該調整,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頻繁調整將成為今年常態。

  中國經濟網記者作了一個粗略統計: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廠價共12次調整,其中8次上調,累計漲幅1980元;柴油出廠價共10次調整,其中8次上調,累計漲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廠價共調整8次,其中6次上調,累計上漲910元。總體來看,漲價成為國內油價調整的“主旋律”,跟漲不跟跌現象一直以來飽受質疑。對此,鄧鬱松分析,這是因為3年來我國原有的定價機制並沒有得到嚴格執行,而照現在新機制的執行情況,這種現象有望改觀。

  在鄧鬱松看來,按照目前油價調整的實際情況,新機制從執行層面與以往有著很大區別,這是好現象。“希望這種機制能堅持下去,密切跟蹤,那麼將來隨著國際油價的回落,國內油價也能適時跟跌。”

  大幅波動仍是未來國際油價主基調

  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價幾乎成為中國無法避免的剛性開支,油價動蕩也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及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週邊因素。隨著新定價機制的實施,中國油價逐漸接軌國際,將越來越緊密地隨國際油價調整,因此對國際油價未來趨勢的判斷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預測國際油價也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為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氣,即使是極其專業的投資機構也常常失手。”鄧鬱松在他參與撰寫的《中國經濟報告》如此敘述,因此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他更多地傾向於發表自己的判斷,和陳述理由:“我的判斷是,油價大幅波動現象短期內難以改變,我個人認為今年的趨勢是前低後高。”他認為四個主要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走勢:一是石油需求形勢,目前由於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資源集中,歐佩克和俄羅斯對油價走勢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貨幣因素,美元走勢的影響;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價長期低於40美元不現實。

  鄧鬱松認為未來幾年國際油價“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種種因素變化導致中國油價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具備外在條件”。而對於這次油價上調,他認為並不影響部分地區價格促銷,因為去年四季度以來成品油市場,尤其是柴油市場由於需求量下降,短期記憶體在供過於求的壓力,庫存需要釋放。(記者 牟修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