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題: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率先復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談當前經濟熱點
新華社記者周英峰
2009年,中國經濟走勢會如何,危機中蘊藏著哪些機遇,就業難題該如何破解,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當前經濟中存在諸多熱點,備受社會關注。
針對上述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請他談了自己的看法。
經濟有望實現8%左右的增長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從2008年三季度起,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特別是第四季度降到6.8%,這一水準的季度增速多年未見。2009年,中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壓力空前。
“國家大量投資下去以後,經濟會起來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會還是6%左右的水準。今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到8%或者更高一點。”厲以寧説。
厲以寧認為,經濟能否實現8%左右的增長,需要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內需啟動起來,投資、消費都上來的話,“保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不取決於我們自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存在變數,對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儘管世界經濟形勢的變數很多,但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實現率先復蘇。“因為我們的問題不像外國那麼複雜,出口雖然有一定的對外依賴度,但中國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大內需上,這實際上會培育以後的增長力。”厲以寧説。
厲以寧指出,中國啟動內需最要緊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增加農業生産,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數量龐大,他們的收入提高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非常大。二是加快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解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養老、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一定要跟上去,讓人們敢花錢。
危機中蘊藏發展的新機遇
進入2009年,全球經濟仍在快速下滑,對中國經濟帶來明顯衝擊。危機面前,更需要堅定信心,把握危中之機。
厲以寧指出,儘管經濟形勢不樂觀,但普通公眾相信政府會把經濟搞好,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同時,4萬億元的投資正在加緊落實,國家也正在幫助農民工、大學生解決就業,對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老百姓也是有信心的。
“從中國整個經濟形勢來看,大盤子也沒有太大問題。危機不是從我們這發生的,當前出口下降了,有些外向型企業停業了,但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變。”厲以寧説,這些對保持信心都很重要。
厲以寧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兩大挑戰:一是經濟增長下滑,二是失業人口增加。同時,兩大挑戰也伴生著兩大機遇:一是推進産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機遇,二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機遇。
“穩住經濟增長,同時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不僅經濟增速可以重新起來,經濟品質也會比過去好。另一方面,抓緊時間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充實各方面人才不足,有助於企業迎接未來更大的衝擊。”厲以寧説。
具體來講,厲以寧認為,購買海外資産、資源要抓準、看準,不能盲目“抄底”,否則不一定是機遇,反而可能是包袱。同時,把銀行的品質搞好,支援優質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