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經濟成功實現“保八”,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但明年經濟發展仍存諸多不確定性,調控部門需直面信貸品質、貿易保護主義、通貨膨脹、産能過剩四大風險,從制度安排入手,適時調整政策,加大調結構、擴內需力度,為“中國號”經濟巨輪的平穩快速行駛護航。
信貸風險 嚴築資本堤壩
銀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繼續保持雙降。但對於2009年超過9萬億元的新增信貸,一些市場人士擔憂未來信貸風險。他們預計,最早在明年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雙降的趨勢將會改變。
未來風險不容小覷
目前有跡象顯示,隨著信貸基數的不斷擴大,個別商業銀行分支行已經出現不良貸款餘額增長的現象,銀行資産品質下滑風險正在顯現。
其實,不少銀行都儘量將信貸集中投放于政府倡導的基建、大型項目、國企及大型民企,以求降低信貸風險。但這並未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且限制了信貸對經濟復蘇的推動作用,現行的“銀政模式”正備受挑戰。
未來的信貸風險可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信貸集中可能造成新一輪産能過剩,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充分而專業地發揮金融調控作用,不利於經濟長遠發展和産業振興。相反,這種“親政府化”的單一操作,極有可能為下一輪經濟週期埋下毒瘤,如果宏觀調控方向轉變,呆賬、壞賬就可能浮出水面。
二是地方政府融資風險。由於政府融資平臺項目信貸60%以上是依賴財政償還,一級政府往往設立多個政府融資平臺,同一個政府融資平臺往往有多家銀行貸款進入。在加速投資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現過度負債,且政府財政擔保對銀行信貸資金安全並無法律約束、保障。
三是部分行業貸款風險上升趨勢不容忽視。最顯著的是房地産業,經歷了2009年一線城市房價暴漲後,2010年房地産市場走勢存疑,管理部門連續出臺稅收、土地等政策也對市場造成一些壓力。如果房地産市場急轉直下,銀行2009年集中發放的地産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都將暴露在較大的風險中。此外,製造業境況雖有所改善,但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在去庫存化後,企業將可能再次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需求不足導致産成品漲價困難、經營財務壓力加大狀況。這也將對企業的信貸償還能力提出考驗。
嚴格監管不能放鬆
從上半年開始,銀監會連續出颱風險監控辦法,對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産貸款、個人貸款、銀行發行購買次級債、撥備率、資本充足率等都做出了新的規定。而且,資本充足率須每季度披露。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提出,中小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為10%,大型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為11%,撥備覆蓋率要求提高到150%。
從監管層的表態來看,明年銀行業將會更加突出加強風險控制,更加嚴格執行行業信貸政策,嚴把信貸準入,加強貸後管理,加強風險監測、監控和預警,完善授信監督,加大不良資産處置、核銷力度。同時,商業銀行會利用信貸環境寬鬆的有利時機,加大存量貸款的結構調整力度;在增量貸款上會進一步向優質客戶和項目及自身優勢業務領域集中,票據融資規模將會大幅減少。 記者 張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