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在發展中促轉變 在轉變中謀發展

2009-12-08 09:14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危機通常是調整和提升經濟發展水準的極好時機。事實上,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結構的舉措,經歷風雨的中國經濟正在調整中改變發展方式,在擴大內需中拓展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世界各國都在緊抓危機中蘊含的機遇,加快發展轉型的步伐,搶佔新的發展制高點。站在新一輪競爭的起點上,我們需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大踏步趕上世界的潮流,在後危機時代贏得主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加快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資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轉變,尤其要在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從明年我國經濟發展佈局看,面對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外需增長困難的形勢,在投資和消費中,要更加注重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千方百計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居民“有錢花、敢花錢”。在城鄉發展中,要通過城鎮化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區域發展中,要通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産業有序轉移,推動協調發展。在産業發展中,淘汰落後産能、調整過剩産能,同時瞄準世界前沿開展科研攻關,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轉變發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有持續的機制體制保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深化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尤其是涉及需求結構、産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等方面的改革,為發展方式轉型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發展方式必須注重通過宏觀調控和發揮市場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強大合力。既要運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調動各方面推動科學發展、捨棄粗放型發展方式的積極性,同時又要運用行政、法律、政策等手段,引導和推動各方面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自覺落實好國家重大戰略。

  在百年一遇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經受磨礪的中國經濟一定會在新的一年邁出新步伐,譜寫出科學發展的新篇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