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舉行的第五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大陸發佈的31項對臺惠民新政策措施,不僅“樂活”會場,還引發島內各界人士的關注和熱議。
參與、關注本屆海峽論壇的兩岸人士認為,大陸對臺惠民新政內涵豐富、善意頻傳,呼應兩岸民生熱點議題,再次顯現大陸對臺惠民政策一以貫之的“民本”內涵。
從“細緻入微”到“上上之選”
此次發佈的政策舉措中,新開放的13個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成為島內旅遊業界最大的興奮點。
“新增的13個城市都是‘上上之選’。”臺灣觀光局發言人張錫聰在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充分考慮到了來臺航點便利性和區域分佈平衡”。
“目前祖籍泉州的臺灣同胞有700多萬,他們在泉州都有不少親戚。我經常被詢問什麼時候會開放泉州民眾‘個人遊’,現在很快就要實現,真的很高興。”得知泉州名列第三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名單,中泉集團臺灣負責人王鴻源喜不自禁。
參加論壇的多位臺灣人士指出,歷屆海峽論壇政策利好頻現,而最新一批大陸新政更是內涵豐富,涉及多個領域,兼顧不同地域,操作性更高。
“從臺灣民眾參加海峽論壇的體驗過程來看,如果説第一屆還略顯生硬,如今在論壇上已是‘水乳交融’。”參加論壇大會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趙怡説。
漳州市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陳隆峰,是大陸首批涉臺案件臺商特邀調解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此次大陸出臺新政,今後將認可和執行臺灣鄉鎮市調解委員會出具的民事調解書,這對於維護臺胞臺商權益、化解涉臺糾紛大有助益。”
“面向基層、聚焦民生、細緻入微,”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眼中,這是今年惠臺新政的最大特點。
善意頻傳折射大陸“民本”理念
16日下午,在網路上看到大陸增加開放10類(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的消息後,就讀于廈門大學財管係的臺生林園喬眼前一亮。
“對大陸臺生來説,這是重大消息。希望今後大陸方面還有更多專業的開放,給臺灣學生更多選擇。”林園喬如此評價和期待。
臺灣外貿協會特聘講師許坤金説,目前島內就業機會接近飽和。“大陸支援臺生自主創業等,必將吸引更多臺生西進求學、創業,從而打開人生新版圖。”
而大陸最新一批11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批10家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即將設立,成為臺灣當代藝術評議委員會主任李錫奇的“最新關注”。
李錫奇表示,過去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多屬民間性質。本屆論壇宣佈設立包括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話劇院等在內的10個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將文化交流提升到官方層面。
“通過這些高水準平臺,兩岸文化交流將更為正規化、常態化,各項活動將隨之引向縱深,産生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李錫奇説。
對臺惠民新政還廣泛涉及版權交易、兩岸直航、臺企融資等諸多領域。張文生認為,“著眼于便利人員往來,促進文化融合,扶持臺企發展,體現出兩岸交流‘民本’理念的一以貫之。”
“向下紮根”必能“向上結果”
自2009年以來,海峽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加上此次發佈的31項新政,海峽論壇累計已發佈124項對臺惠民政策舉措。
2012年海峽兩岸人員往來達79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達197萬人次,同比增長57.5%。
張文生認為,如此熱絡的交流局面,很多就直接得益於海峽論壇這樣的平臺,持續向臺灣同胞釋出的善意。
相關人士認為,海峽論壇的成功,在於緊緊抓住“草根、民生”特質,堅持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努力讓更多的臺灣同胞受益。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在論壇大會上表示,海峽論壇由下而上的民間交流與合作,不僅具有活力,更具有彈性,也因為它是向下紮根,而必能夠向上結果,發揮它最深遠的影響與效果。(記者 胡蘇 李寒芳 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