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四屆 > 要聞

隔海相望是現在 無限可能在未來——第十四屆海峽論壇綜述

時間:2022年07月15日 16:56:00來源:台灣網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如期登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7月15日訊 (記者 尹賽楠 張玲)“穿越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日前,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如期登場。天青海藍的鷺島,兩岸同胞互訴親情、共話桑麻、共敘未來,讓這場跨越海峽的民間盛會充滿了溫度。

  本屆海峽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安排了論壇大會和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43場活動,12場設區市活動,線下出席論壇的臺灣嘉賓約2000人。

  自2009年至今,海峽論壇已連續舉辦14屆,一年一會,從未間斷。14年間,海峽論壇始終堅持以“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為特色,深受兩岸各界認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海峽論壇延期至12月;今年,海峽論壇克服重重困難,恢復在夏季舉辦,廣大臺灣同胞也以多種方式踴躍參會,這充分説明,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都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把臺灣帶回家”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作為海峽論壇的配套活動,海峽青年論壇歷來都是兩岸青年朋友暢敘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來的重要平臺。7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勉勵兩岸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打拼,讓與會的兩岸青年深受鼓舞。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特別激動,也更加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首次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李偉國表示,希望通過自己在大陸的發展經歷,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引領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讓兩岸青年共同譜寫新時代的青年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對於兩岸青年的關愛與重視。”作為海峽青年論壇上的“老面孔”,臺灣青年鄭博宇表示,即便困難重重,自己仍然堅定地回到大陸發展,也希望兩岸青年能夠攜手打拼,“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把臺灣帶回家。”

  除海峽青年論壇外,今年的海峽論壇還推出了“單車天使”第一家園騎行之旅、“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等10場青年交流活動,讓青春風暴“席捲”海峽兩岸,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

論壇大會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兩岸交流三十五載 “這場盛會”始終熱絡

  1987年之後,兩岸同胞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開啟了交流交往的大門,涓涓細流匯聚成浩浩大潮,迄今已有35個年頭。在此過程中,海峽論壇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4年間,兩岸民眾越走越親,兩岸融合發展道路亦越走越實。

  “海峽兩岸唇齒相依、血脈相連、真情與共。在兩岸交往中,殘障兄弟姐妹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共用者。”2022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活動的現場,中國殘聯黨組成員趙素京動情地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包括海峽兩岸殘障同胞在內的每個中華兒女共同的追求。”

  鄉村興則國家興,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廣大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定然不能缺席。在今年的兩岸基層治理論壇上,來自海峽兩岸的200余名基層民意代表和相關界別代表人士圍繞“繁榮發展鄉村文旅經濟”主題開展廣泛深入交流。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表示,發展鄉村文旅經濟,可以在保護自然生態的情況下,發掘更多文化和經濟價值,是兩岸鄉村人士的共同選擇,是一個可以相互借鑒、大有作為的領域,相信隨著疫情等陰霾的最終散去,兩岸鄉村文旅經濟一定會更加繁榮發展。

  架起“連心橋” 鋪就“惠民路”

  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近年來,祖國大陸出臺包括“31條”、“26條”、“22條”在內的一系列惠臺利民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衝破重重阻力、克服各種困難,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繪就兩岸融合發展的美麗畫卷。

  “來廈門這些年,我們深切感受到對臺金融服務體系越來越完善,臺企融資渠道不斷拓展,臺企金融服務便利性不斷提升,廈門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海峽金融論壇臺企發展峰會”的現場,聯和三期基金項目代表黃國謙信心滿滿。論壇上,13個優質臺企投資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金額達119.7億元。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兩岸人員往來有所減少,但閩臺聯繫仍持續加強、不斷拓展。有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福建實際利用臺資51.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準。2022上半年,閩臺貿易額增長10%,到福建創業的臺灣青年越來越多。

  海峽論壇在兩岸同胞之間架起了“連心橋”、鋪就了“惠民路”。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海峽論壇繼續舉辦,再次有力説明大陸方面長期以來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沒有變,一直在持續釋放善意、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這種大趨勢如今業已形成,勢不可擋。”

論壇大會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隔海相望是現在 無限可能在未來

  當前,民進黨當局不斷謀“獨”挑釁,外部勢力不斷打“臺灣牌”圖謀“以臺制華”,嚴重威脅臺海和平穩定,嚴重損害中華民族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在本屆海峽論壇舉辦前,民進黨當局就叫囂論壇應停辦,並禁止島內民眾、社會團體和縣市政府參與。相關活動舉辦期間,民進黨當局仍不遺餘力地對論壇進行惡毒攻擊。儘管如此,島內有識之士和眾多普通臺胞不畏阻撓、克服干擾,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積極參會,有力展現兩岸交流合作歷史大勢不可阻擋,深刻彰顯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共同意願不可悖逆。

  論壇大會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國民黨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海峽兩岸交往對話,堅持反對“臺獨”,開展各項符合臺灣人民期望、有利於兩岸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的工作。新黨主席吳成典也在發言中指出,要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堅決反對“聯美抗中”、“親美反共”的政策,全面開展兩岸交流,通過協商談判達成和平統一目標。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人稱“吼叔”的臺灣資深媒體人張孟崇,用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表達了自己對於祖國統一的信心。“臺灣回歸,擋不住的!”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所説,“廣大臺胞要看清兩岸關係發展大勢,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決反對各種‘臺獨’分裂行徑,把幸福和夢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隔海相望是現在,無限可能在未來。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只要兩岸同胞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就一定能夠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完)

【編輯 尹賽楠】
論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