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吃遍中國——華東篇
 
 
  來源:      日期:2007-01-22 10:55

 

     上海:炒鱔糊

     外地人到上海,驚羨的是上海的西餐,上海人也樂於變著花樣以各國“正宗”的西餐待客。濃油赤醬的上海本幫菜漸漸失去了擁躉,唯有幾道名菜還讓有著懷舊情結的人牽掛,比如炒鱔糊。梁實秋曾在一篇專論吃鱔的文章裏,説炒鱔糊是因為鱔不夠大做不成鱔絲的等而下之策。但能把“下腳料”做的這樣鹹中帶甜,油而不膩,也足見上海人的精明能耐了。

     南京:蘆蒿炒香幹

     鹽水鴨現在還是南京人待客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但每每要歉疚地加上一句:現在這鴨子是越來越肥了。外地人來南京,慕名要吃的是蘆蒿炒香幹,南京人也以“桐蒿只有南京才有”而自居。其實産桐蒿的地方多了去,但都沒有南京人對待素菜的那份精細。南京人吃桐蒿,一斤要掐掉8兩,單剩下一段乾乾淨淨、青青脆脆的蘆蒿杆兒尖。炒香幹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幾乎不加別的佐料,要的就是蘆蒿杆兒尖和香幹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後唇頰格外清爽。

     蘇州:蔥烤鯽魚

     蘇州人愛吃魚,不過挑嘴,有人不吃鯉魚,有人不吃鰱魚,唯有鯽魚,從不曾聽説有人忌口——蘇州小孩學會説“鮮得來”這句話,準是在吃鯽魚的時候。蔥烤鯽魚這道菜突出的就是鯽魚的鮮美。在滴著醬紅湯汁的鯽魚背上,放著半寸來長脆生生的蔥段。雖然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就是“蔥烤”了,但這兒總是人最先下箸的地方。

     周莊:萬三蹄

     萬三蹄、萬三肉、焐熟藕、腌菜莧,萬三野鴨等已成為周莊美食的代表。尤以“萬三蹄”為最,相傳江南巨富沈萬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萬三蹄以豬腿為原料,佐以調料,用旺火燒煮,經過蒸燜,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肉質酥爛,入口即化。它的吃法更是特別,在兩根貫穿整只豬蹄的長骨中,將一細骨輕抽而出,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蹄膀被順順噹噹地剖開,讓人們分而食之。萬三蹄已經成為周莊人逢年過節、婚慶喜宴的主菜,意為團圓,遊客則拎著真空包裝的新鮮萬三蹄走。

     無錫:肉骨頭

     無錫叫化雞現在是沒人吃了,肉骨頭大受歡迎。無錫人喜歡吃酸酸甜甜的東西,肉骨頭的味道會令人想到糖醋排骨,但是骨頭上面的肉更松、更厚、更酸甜適度,連骨頭都酥得可以咬著吃。好幾年前肉骨頭就做成了真空包裝,火車站常見人八盒、十盒地往車上提。

     揚州:清燉蟹粉獅子頭

     揚州人對自己家的菜式、口味有著不容更改的偏好。粵菜風行之際,揚州人也吃早茶,但從點心到吃法都是地道的維揚式,邊吃邊加上評論:“我們揚州老早就有早茶了。”清燉蟹粉獅子頭據説也有近千年曆史了,到現在還是百吃不膩。所謂“獅子頭”,用揚州話説是大劗肉,普通話就是大肉丸子,但肉裏面還有螃蟹肉、蟹黃、調料,下面再墊上青菜心,上籠燜。用揚州人的話説:“豬肉肥嫩,蟹粉鮮香,菜心酥爛,須用調羹舀食,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芳,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南通:天下第一鮮

     凡是有海的地方餐桌上大抵都少不了蛤,可是只有南通的大人小孩敢於説自家碗裏的是“天下第一鮮”。菜花黃的時候,是南通人踩蛤的狂歡節。光著腳丫在海灘上踩,那蛤憋不住氣露了頭,帶回家養兩天,或煮或燒,奇鮮無比。南通的蛤是文蛤,這一帶海灘獨有,一隻可重達半公斤以上,如今文蛤很少能上市場。往往是漁民正在採捕,小販已經來到海灘與你商談價錢問題,而在遠處的公海上,日本、韓國的船早已停在那裏,在等小販的船送貨到府了。想吃?只有自己去踩了。

     徐州:sha湯

     徐州菜的特點是黑乎乎、粘乎乎、辣乎乎,因為愛放醬油、愛用澱粉、愛顯示自己嗜辣。有一道用麥仁、雞絲、海帶絲、筍絲做成的湯,味道極鮮,每每令人連吃兩碗。但依然是各種原料混做一團,以至於湯成了名副其實的粥。sha湯,其實就是一個疑問句——“啥湯?”因為中吃不中看,至今走不出徐州。

     高郵:香酥麻鴨

     高郵鹹鴨蛋已經成了發遍全國的年終福利了,由此可揣想高郵究竟有多少萬隻鴨,由此再揣想高郵人深以為傲的全鴨宴,相信沒人懷疑高郵人對於鴨的每一個部位的完美利用能力。全鴨宴的陣勢現在不太端出,但全鴨宴上的一道名菜香酥麻鴨,還經常會以“壓軸戲”的角色出現在維揚地區的宴席上。所以當地人赴重要宴會,兜裏會自帶一塑膠袋,待酒足飯飽,香酥麻鴨上桌,打包回府。

     杭州:老鴨煲

     到杭州去,杭州的朋友一定眉飛色舞向你推介張生計老鴨煲。據説張生記一天賣出600多只鴨子,等位子的時候,服務員會特地過來提醒你:今天沒有老鴨煲了。張生記因為老鴨煲發了,上海衡山路上開了一家分店,弄得上海也流行起老鴨煲。

     紹興:霉幹菜燒肉

     一般人去紹興,第一個想到的是鹹亨酒店的茴香豆。其實紹興菜的風味,一是霉,二是糟。糟的東西,糟雞,糟蝦,外地人吃不慣,就像臭豆腐。能夠品出妙處的,還是霉菜。紹興人喜歡用大白菜發黴,外地人學不來的。霉幹菜燒肉,香,爽,還有獨特的咀嚼感。

     寧波:雪菜筍絲湯

     一定要當地人帶你去點,自己去點點不到,因為你很容易就忽略了這個名字。湯如其名,裏面只有兩樣東西,雪菜和筍絲,看起來極為清爽。寧波雪菜跟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超市裏賣的上面特地註明“寧波雪菜”。“老闆娘”這家店裏的雪菜和筍絲都特別的嫩。這個店還賣自己制的紅花蟹,蟹黃蟹,小小的一瓶就30多元、60多元,生意照樣做。

     金華:兔頭煲

     金華的火腿有名,兔頭是這兩年才興起來的。金華人本來就愛吃兔,兔頭原來不上大席。可喜的是大排檔流行,人們的口味越來越刁,兔頭煲得以盛行開來。講究的杭州人也開始吃兔頭煲,金華兔頭煲有了被承認的欣喜。

     溫州:紅燒梭子蟹

     溫州人嗜海鮮,有一種血蚶,是生著吃的,其味鮮美,但食者唇齒間避免不了血色斑斑,望上去不免有些恐怖。紅燒梭子蟹就無虞“殺生”之嫌,雖名為“梭子”,其肉卻豐美,其味之鮮,不在血蚶之下。

     合肥:鹹鴨燒黃豆

     合肥也讓粵菜、湘菜霸佔了,還有蜀王火鍋,開了幾家分店都特別火,等座要等一兩個小時。合肥當地的土菜,就數鹹鴨燒黃豆特受歡迎,很香,哪家飯店都吃得到。冬天的時候吃鹹鴨燒黃豆最好,尤其是在自己家裏,可以霧氣騰騰燒上一兩個小時。

     蕪湖:芥菜圓子

     蕪湖有著濃濃的江南特色,飲食講究、精緻、清爽,鳳凰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這個季節,清蒸刀魚剛剛可以吃到,但芥菜圓子的流行也很迅速。

     南昌:藜蒿炒臘肉

     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説的就是這道菜。南昌與九江兩大城市聯手製造的這道菜雖不昂貴,卻是江西人的愛物,一有機會就點給外地朋友和離開江西太久的人吃。藜蒿是鄱陽湖區特有的一種水草,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熱、利濕、殺蟲。藜蒿取其嫩莖與臘肉合炒,加些韭菜才能“襯”出藜蒿的“原香”。結局是臘肉鹹香柔軟,藜蒿脆嫩香甜。湘菜中也有這道菜,但是取藜蒿根炒,且陸上藜蒿不夠香脆。

     贛州:贛南小炒魚

     很多人不小心把贛南小炒魚説成贛南炒小魚,大謬。“魚餅”、“魚餃”和“小炒魚”合稱贛州“三魚”。贛南小炒魚是明代淩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吃到今天還流行。因為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而得名。小炒魚選用鮮草魚,去掉魚頭魚尾,劈成塊狀,加以生薑、四季蔥、紅椒、小酒(醋)、醬油、水酒等作料烹飪而成。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

     萍鄉:辣子炒薰肉

     “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鄉。因為毗鄰湖南的關係,萍鄉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據説連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辣子炒薰肉則是典型的辣菜,但辣味補給到了薰肉身上,使薰肉香的抒發更加酣暢濃烈。

     吉安:井岡山煙筍燒肉

     八百里井岡是竹的海洋,不同品種的竹筍易製成筍幹。將煮過的筍用炭火焙烤幹,因為呈黑褐色,叫烏煙筍。以其燒肉,肉味甘美,而筍味綿長。

     濟南:孔府地鍋一絕和譚魚頭

     孔府地鍋一絕與廣州啫啫煲形相近而性相遠,它的配料很簡單——巴魚、蘿蔔、豆腐、青椒、大蔥,餅是玉米麵做的,燦黃得可人。吃的時候,把魚放在圓圓扁扁的餅上,佐以老豆腐和圈蘿蔔,不需要蘸料,但是那一點點的湯滲下來,就是人間美味了。有點鹹,有點辣,還有那麼一種不知名的感覺在舌間纏繞著,天涼的時候,吃著心暖。“譚魚頭”在濟南北園和文化東才開了兩家分店,吃慣魯菜的人們就墜入了川人的辣味誘惑。那種區別於通常“朝天椒”之特殊辣椒、必種之特殊土壤和海拔高度,每年採摘期僅僅七天,採後精選裝壇,以特殊的方式儲存一年以上才可入鍋,令火鍋打不住地辣色鮮艷,辣香濃郁,辣感柔和,喜辣者更喜辣,懼辣者不懼辣。當然,花鰱魚頭也是好東東。

     青島:海鮮小豆腐

     海鮮用的是海參、蝦仁、魷魚和蛤蜊等小海鮮,再配上蔥花豆腐炒成的各式各樣的海鮮小豆腐,口味鮮香絕不油膩,吃的時候在就上蔥油餅子就齊了。飯店開在各種古老的歐陸建築中間,從飯店的各個窗口都看得見碧海藍天,金色沙灘,誰不説青島是個好地方呢?

     煙臺:蝎滾繡球

     煙臺菜屬膠東風味,以烹制海鮮見長。毒蝎也成了山東人的餐中物,油炸山蝎是山東著名的風味菜點,而煙臺人的蝎滾繡球便是吃毒蝎的又一傑作。

     德州:德州扒雞

     其實德州除了扒雞出名,西瓜也是種了上千年,就是這一道菜讓德州出了名,也讓全國各地大小燒雞店的招牌高度統一:德州扒雞!正宗的德州扒雞,全名五香酥骨扒雞。特點是: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
 
   (來源:中青線上)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