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山西平遙古城
 
 
  來源:      日期:2007-01-22 16:59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零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西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曆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墻。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説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説,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墻上還有72個觀敵樓,墻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説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迄今為止,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舖、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座堅實完整的磚石城池,數百年來在軍事防禦和防洪擋險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城內街道、古建衙門、市樓、商店、民居等還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其中有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3年(1370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擊城墻;有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殿內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是研究中國早期彩塑的樣本;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現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中國宋金時期文廟的罕見實物——文廟大成殿;有中國金融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梁吊柱”奇特結構清虛觀。觀內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國古代木雕造像藝術和道教發展的稀有之物;有遍佈古城內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紛的各種琉璃實物。同時,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古城內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余處典型地體現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派專家田中淡考察平遙古城時欣然題詞“平遙古城甲天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到過平遙的人説:“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歷史博物館。”

  人稱平遙有三寶,砌成的古城墻便是其一。在建城之初,此城墻僅為夯土築成,規模較小。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才擴建成現在的規模,至今雖歷經600餘年的滄桑風雨,但雄風猶存。這座周長約6公里的古城墻,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説這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此外,清朝後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徵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由此可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之深遠。

  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城市規劃思想和佈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裏,以市樓為中心,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及七十二條小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佈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全城現存四合院民居3797處,其中有400余處保存相當完好。此外,城池內還建有一些大小廟宇,老式鋪面亦是鱗次櫛比,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向東北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西元十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方向、重建於北齊武平二年(西元571年)的雙林寺。在該寺的10余座大殿內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事實上古城之寶不勝枚舉。

  説平遙就不能不説“晉商”和“票號”,因為這裡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鉅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裡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的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來源:央視國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