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48屆金馬 好樣的《賽德克》可惜了九把刀

時間:2011-11-29 09:34   來源:羊城晚報

許鞍華再獲金馬肯定

《賽德克巴萊》是誠意之作

柯震東與九把刀

  雖然在戛納亮相的“粗糙國際版”遭到內地媒體的質疑,但這次在臺灣看了“五個半小時全版”《賽德克-巴萊》的同行們,卻大多被這部電影打動。當《賽德克巴萊》最終摘得金馬大獎“最佳劇情片”時,整個記者室一片歡騰,一名臺灣女記者甚至當場學起電影裏原住民的吼叫,並興奮地轉了五個圈。

  另一部大熱影片,在臺灣收4億元新台幣、在香港成為迄今年度最賣座華語電影第二名、橫掃半個東南亞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則沒那麼好運。此片本來提名就不多,最後九把刀更在“最佳新導演”獎項上落敗給《刀劍笑》的烏爾善,令人大跌眼鏡。不少媒體質疑金馬獎對作家出身的九把刀有“歧視”,但也有記者認為,這正是金馬獎公正一面的體現——所有人都看好的“那些年”,評審們偏偏不選,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證明金馬獎對自身評審價值體系的堅持呢?對於他們來説,能引起很多普通觀眾共鳴的“那些年”如該片主演陳希妍所説“只是一部青春喜劇片”,而且身邊有兩個執行導演的九把刀在片場出力也不多。評審團主席張艾嘉婉轉表示:“這個故事勝在故事和編劇。”

  對這個結果,九把刀比影迷更能輕鬆接受。他還在現場發搞笑微博:“剛剛在廁所尿尿,劉德華進來,拍拍我的肩膀,笑説,沒關係,繼續努力,我也是等了很多年!我大驚,看著正在尿尿的柯震東,大叫,劉德華鼓勵我耶!他主動開口的!柯震東你要替我作證!劉德華繼續帥氣地尿尿!好帥氣的背影!”

  對於《讓子彈飛》在金馬獎的平淡收場,許鞍華賽前的一句評説倒是切中要害。她説,她喜歡《賽德克巴萊》,一口氣看完,也喜歡《讓子彈飛》,但卻沒喜歡到那個程度。“《讓子彈飛》更像是一個遊戲之作,而《賽德克巴萊》則更像是一個導演的‘終極任務’,不太一樣。”

  制度改革

  “最後一輪保密原則”更公平

  張艾嘉表示,這次她做評審團主席,對評審制度做了一點小改革。首先是技術獎和關鍵獎穿插著評,以避免很多評委到了最後的關鍵獎項累到“頭腦不清楚”。其次,不斷進行投票,直到最終出現一個候選者過半數,“但最後的結果除了我和一個專業律師,誰也不告訴,免得這個獎項的結果對下一個獎項的評選造成影響”。此外,今年還引進了香港舞臺劇界的林奕華、臺灣漫畫界的幾米等“非專業人士”,目的也是為了打破“圈內壟斷”。

  賽果分析

  《賽德克巴萊》

  分析:單項一般整體卻好

  評審團主席張艾嘉透露,今年的很多主要獎項,他們都是反覆多輪投票才出結果,但“最佳劇情片”卻是一次就過。對於在很多單項獎上失意的《賽德克巴萊》,最後卻能得到代表電影最高水準的“最佳劇情片”,她解釋:“《賽德克巴萊》的水準很高,魏德聖這次表現出一種很大的心懷,電影之前獲得那麼多提名就已經很能説明問題。雖然很多單項獎沒拿到,但論票數它都排在第二第三名,最後加起來整體水準就很高。”

  許鞍華

  分析:金馬獎的一貫口味

  看張艾嘉掌控今年的評審團,很多人事先已經猜到《桃姐》的大獲全勝,因為《桃姐》很切合金馬獎關注人性題材的口味。張艾嘉跟許鞍華的交情以及對女性題材影片的偏愛,只是一種進一步的保證而已。很多記者都表示,《桃姐》得獎在意料之中,但得那麼多獎則讓人意外。不過他們都對“最佳導演”花落許鞍華沒有異議,因為其他競爭對手如姜文或魏德聖雖個人風格強,導演手法卻並不及她在《桃姐》中完美。

  劉德華

  分析:這次多虧了葉德嫻

  評審團對劉德華得到“影帝”的解釋是:“他跟女主角很默契,舉手投足都天衣無縫。”這多少表明瞭劉德華得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跟他有多年感情的葉德嫻對他詮釋一個普通男人角色助益甚大。張艾嘉也認為,這次劉德華演得非常好,得獎是“實至名歸”,因為他已經脫離了偶像的外殼,成功地打動了所有評審。她透露,跟劉德華得票最為接近的是葛優,但最後還是劉德華勝出了,因為葛優“突破不夠”。

  葉德嫻

  分析:女性電影就這一部

  在“最佳女主角”一項,張艾嘉透露,舒淇得票也很高。最後葉德嫻得獎,是因為“只有這部戲給了女性角色最大的發揮空間,其他女演員雖然演技好,但並沒有那麼多機會表現”。張艾嘉直言,如今電影界的女性電影數量太過稀少,女演員已經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人”,這點跟好萊塢的弊病十分接近。同時她指出,今年的金馬獎入圍片“不是很大的片,就是小成本,中等製作嚴重缺席”,希望這個現象能引起所有電影人的注意。

  柯震東

  分析:評審看好前途無量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男主角柯震東,擊敗了《賽德克巴萊》的三位男演員,拿下“最佳新演員”,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對此,張艾嘉表示:“這個獎項的投票是一次過的。”她認為,這個獎的評審標準應該包含“一個演員未來的生命力”,而不僅僅是“演技”本身。評審認為,柯震東被選中是因為他有“可持續發展空間”,“他的身體語言自然,對白表現力強,對一個新演員來説相當不簡單”。

  連結:大排檔裏的臺灣電影人

  臺北有很多著名的夜市,當年吳宗憲主持的《食字路口》介紹了是士林夜市,但我們更偏愛的是小一點的寧夏夜市——這裡有好吃的胡椒蝦,一半是鮮奶的珍珠奶茶,還有《雞排英雄》的香脆嫩雞排。到達臺灣的第一晚,我們便到這裡來吃晚飯,卻沒想正好碰上剛結束的金馬影展舉行“慶功宴”。

  就在夜市的路口,一個臨時搭建起來的簡易棚,臺灣大名鼎鼎的電影人——李烈、魏德勝、朱延平……還有一些內地電影人,如剛為金馬創投會當評委的王小帥。簡單的大排檔桌椅和大排檔飯店,甚至還有在內地小縣城常見到的場景——簡易街頭卡拉OK。有個男人用沙啞的嗓音唱了一首又一首,不少來夜市的市民都忍不住皺眉,這個唱歌的人就是侯孝賢。沒有任何保安壓陣,你可以隨意走進去跟這些電影人交流,或許還能一起勾肩搭背吼兩嗓子。

  整個金馬獎的組織,也同樣令人感受到這種人性化。金馬獎的前一天,我們坐組委會安排的車輛,從臺北前往舉辦地新竹。一位記者因發稿耽誤,令發車時間晚了近30分鐘。工作人員焦慮地催促:“不能再等了,今天週末塞車,到了新竹,候選人見面會估計早開始了。”但話這麼説,她還是等記者到齊才發車。到了新竹的會場,給記者的飯盒已經準備好了——還細緻地分為葷素兩種。記者有點多,飯盒不夠數,工作人員便讓酒店加做一些。於是出現了這個場景:就在九把刀等人接受採訪時,一個工作人員用喇叭大聲召喚:“還有記者需要飯盒嗎?”九把刀的發言被打斷,但神情沒有絲毫不悅。

  還有頒獎當晚,組委會特意空出一個大廣場,讓市民近距離接觸紅毯,之後還有大螢幕播放頒獎禮現場。滿廣場上千人,很多老人小孩,還有散步的小狗。而內場裏,很多電影人得獎後語無倫次,嘮嘮叨叨,也沒有人在旁邊掐表。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道歉:“今天可能要結束得晚一些了。我們從來不會限制得獎人的發言時間,一定要讓他們把想説的話説完。” 大排檔、飯盒、廣場直播,這些都讓金馬獎看起來“煙火氣”十足。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種象徵——這兩年屢創票房奇跡的臺灣電影,終於從小眾的怪圈中走了出來。且不管今天的臺灣電影水準如何,這股子“與民同樂”的勁,已讓我相信它大有未來——電影的本質,不正應該如此麼?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