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遼寧省錦州市有座形狀似放筆的架子的山——筆架山。這座山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看上去是一座孤島,實際上有一條神奇的“天橋”,使它與陸地緊密相連。今次的“獵奇剪影”和大家一起領略一下這海島的風情和神韻 。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海,筆架山座落在她的錦州灣中。在茫茫的大海中,想找到通往筆架山海門的鑰匙,你必須走進筆架山人的生活中。每逢旅遊旺季,由筆架山人組織的秧歌隊伍會用歡快的歌舞向你展現“筆架風情”,迎接您的到來。
在筆架山的山門,有座紅頂的燈塔,站在上面可看到筆架山的全貌。 筆架山的文物古跡較多,有庭、堂、宮、殿、廟、閣等十幾處經典。在筆架山峰上的三清閣,建於清朝末年,時間不遠,卻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它的建築材料及用花崗岩(沒有一顆鐵釘和一塊木板)。登臨閣上,你會感到建築師的聰明才智,閣中的建築和雕刻充滿了中國古文化的特色。三清閣的石頭建築特色可以稱得上經典之作。全閣高26.2米,分為6層,閣中供奉著儒、佛、道三教的神像。還用難得一見的盤古神像。
現存建築均為民國年間營造,主要 有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萬佛堂等。主峰南面有一線天、馬鞍橋、虎陷洞等名勝,北峰山腰有真人塔。
天橋憋端海岸向西裏許有象鼻山,山下有象鼻洞,海水貫流,似巨象飲海。象鼻洞兩側海灘平穩,是一處天然浴場。
明末遼西大戰,島上曾為薊遼總都洪承疇囤糧重地,兵敗,為清兵所獲,至今島上尚有蹤跡可尋。
每當潮水退卻,人們方可登臨筆架山。因為唯一使筆架山與陸地相連的“天橋”在海水完全退卻時才展現在遊人的面前。這是一條完全由卵石鋪成的路,正是因為她隨著潮漲潮落花流水若隱若現,人們稱她為“天橋”。“天橋”的形成也有一個神話故事:相傳有兩位九天仙女由天界來到人間,當她們來到渤海灣時,住步不離,為這裡風景和純樸的民情所動,造出“天橋”。地質學家對此“天橋”的形成作了分析,歸納為三種自然條件:第一是海中有島,島的方向正好順著潮漲的方向;第二是半日潮——一天漲兩次潮;第三種是更必要的地理條件,這山的石頭是容易風化的石頭,經過自然的沖刷,潮漲落力量的均衡形成這樣一個“天橋”。“天橋”全長1620米,寬27米。即使潮水末完全退卻,遊人們都會急不及待的涉水前行。
筆架山風景區以筆架山島和“天橋”為主要景點,大致分為島上游覽、海上觀光、岸邊娛樂、沙灘海浴和度假修養五個區域。總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8平方公里。這裡山水秀麗,環境優美,物産資源豐富,生活服務設施配套,交通便利。
三清閣是島上古建築中的代表。因其六層上下為全石倣木製結構,沒有一釘一木而文明。閣內供奉著四十八尊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六層上供奉神話中的開天闢地之神——盤古氏,為天下眾神之首,是為國內罕見。
筆架山風景區近年來加大建設力度,先後進行廣場擴建,海濱公園、道路改造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大範圍的宣傳,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每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是及遊、購、娛、吃、住、行為一體,多功能,高檔次,文明遐邇的旅遊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