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溝河的上游,清泉山、水塔山、溫泉山、虹橋山披綠競高,水磨溝河澄明北去。“四山一河”構成了水磨溝景區山水交融的自然風光。
水磨河系,由鹼泉溝、水磨溝、清泉溝、硫磺溝、八道灣溝組成。百泉匯聚的水磨溝,是構成水磨河的主要支流。
這條年徑流量3000萬立方米的河溪,原名叫“龍泉口子”或“龍泉子溝”。自從有了水磨,人們才把這條山澗峽谷稱作“水磨溝”。
清乾隆年間,這裡的百姓就開始利用水力興建水磨。1907年,新疆布政使王樹楠開始在水磨溝修建了規模較大的官水磨。以後,官私水磨增至100多盤。正是“青山露面遠相迎,不曾見水已聞聲”,“誰觸機心將磨置,雪花玉屑時盈器”。至今,景區遊園裏還能見到一輪倣古式木製水車,老人們看到水車,可能還會想見那盛極一時的水磨。
清末,這裡建成“衣鬥亭”、“蕭曹亭”、“盼雲軒”、“笑濤亭”等亭榭,名為“瀾公園”。現在,這個清涼幽靜的山谷,已經辟為佔地4.6萬平方米、遠近聞名的水磨溝名勝風景區。
自烏魯木齊市區東北行數公里,從倣清宮廷風格的景區入口——四柱九龍的翠泉坊進入景區,最先看到的是虹橋山下的虹橋苗圃。苗圃佔地2.67公頃,種有紅葉菊、大理花、垂榆、薔薇、黃刺球、月季等40多種名貴花卉,把虹橋山裝扮得分外迷人。
步入清泉山與水塔山夾峙的山道,路邊蒼岩翠柳,耳畔山泉流水,清心爽氣,怡興怡情。
進得園來,抬頭是古木參天,綠陰蔽日;俯首則是泉水淙淙,曲徑通幽。清泉山下,百泉涌起,澄凈清涼。夏日,這裡是天然的冰櫥,瓜果食品在溪中浸一會兒,就冰涼可口了。人們甚至可以不備飲料,河水上游的石縫裏,樹根邊,山泉點點,匯成清池,掬起入口,煞是甘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清泉山腰有一個清泉寺,那兒佛光香火、古剎鐘聲,是新疆佛教聖地,也是烏魯木齊佛教協會所在。清泉寺佔地7000多平方米,拾階而上,朱紅的門檻,濃陰掩映著紅磚綠瓦的大雄寶殿。寶殿中供奉著觀音菩薩,兩邊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正殿左右兩側,十八羅漢各顯身手;天王廟裏彌勒菩薩和韋馱菩薩,各現仙態;四大天王則怒視著人間的不平。每年農曆正月初一、二月初八、三月十六、七月三十和九月二十九是廟會,為佛門盛事,遠近前來燒香禮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東側的溫泉山,因南麓出溫泉而得名。水磨溝溫泉相傳是“香妃出浴的聖水”,四季溫暾,礦化度較高,可以“健身骨,治百病”。80年代初,這裡辦起了溫泉療養院。
在溫泉療養院西南大概200多米的地方,發現有59座道姑墳,立有六座墓碑。碑文清晰,記有20世紀20年代道教龍門派傳人的遺事。立碑人是羽化道姑的門徒。原來這一帶很早就有道家傳人修煉功法,傳播道教文化。
百泉匯就的水磨溝,也是一個各種文化交匯的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