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娛樂時尚-五一齣遊看過來-江河之滄浪
 
 
瀾滄江峽谷[圖]

  時間:2006-04-27 17:45    來源:     
 
 


  瀾滄江峽谷內的各種自然景觀,使遊歷之人大開眼界。德欽縣佛山鄉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瀾滄江艱險的古渡口,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建國前漫長的年代裏,人們靠蔑索橋過往這凶險之江。過橋的工具為一個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過,江流因此又稱“溜筒江”。
 
        古道的風險在許多人心裏成了生計的一大難題。這種狀況也在迫使人們想方設法去改變。1946年,做滇藏印度生意的麗江籍商人賴耀彩出資建起一座鐵索橋,命名為普渡橋。從此,人馬可順利渡橋。瀾滄江上游的陰風口岩墻也是瀾滄江一個撼人心魄的景觀。瀾滄江流經洛馬河入江口,遇到山岩阻攔,江面陡然變窄。不知經歷了多少世紀,江水像一把鋒利的寶劍,把山岩劈成兩半,奔流而下。江兩岸的岩石平直如墻,長約100米。從水面垂直而上,高200余米。江面寬不到50米,可謂“抬頭一線天”,這一線天裏還不時有蒼鷹飛來,盤旋于岩壁之間。這裡的江水如萬馬奔騰,掀起徘排巨浪。浪捲起風,風推著浪,猛力向岩墻撞擊,發出巨大的轟鳴。過去,人們在東岩的岩墻上鑿石穿木,修成棧道,北通西藏及印度。不知有多少的馬隊和商人滾岩落江,葬身魚腹。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