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看長江三峽,始終擺脫不了“詩情”般的印象。渴望重溫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瀟灑浪漫。隨著三峽二期工程蓄水達到135米,“印象派”三峽已是永恒。然而,水位的升高不僅顯現“高峽出平湖”的魅力,同時也把從前隱在深處的景觀被送到遊人面前。其中倍受期待的去處,一是巫峽支流大寧河深處的小小三峽,另一個是與大寧河離得不遠的神農溪。
現在,讓我們跟隨先行者深入三峽心臟地帶,預熱新三峽遊。編者
在“夢幻仙境”號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巴東縣城重重疊疊挂在山前。神農溪位於巴東縣西北,是小三峽和香溪之間的一條長江支流。我們坐汽車溯溪上行,向海拔3053米的大神農架進發。 漂流採用的是當地特有的兩頭尖尖的鐵制扁舟,當地人稱“豌豆角”,意思是不管你怎樣搖晃,角中的豆肯定是安全的。每船遊客10來人,船工4至5人。船老大立在船頭,用一根伸向前方的長槳撥水導航;船老二在船尾掌舵;船老三、老四也稱船老麼,在船即將觸石壁時,負責用竹篙撐開,在船遇淺灘時,負責下水推船。
相傳遠古時代,炎帝神農氏到這風景優美之地嘗遍百草,發掘藥材,為四方百姓治病去疾。由於山勢險峻,無數珍奇名貴藥材無法採到,於是便搭架而攀援,“神農架”由此得名。神農溪像條碧玉的腰帶,環山而流,無數彩色鵝卵石為它鋪下了絢爛的底色,遇到灘多水急之處,溪水激起朵朵浪花,錚琮作響,喜悅之心油然而生。
我們跳上船剛坐定,船就離開岸邊順流而下了,放眼望去,藍天白雲下,左邊暗處是青翠的山,右邊明處是五彩的山。山間稀疏散落著土家人的房舍,掩映在竹青樹綠之中,柑桔林、芭蕉樹在湛藍凝碧的溪水映襯下,顯得寧靜甜美。過灘了,鵝卵石碰撞船底,像數面金鼓雷鳴。美麗的水鳥,白頭的、環眼的,或藍身或紅腹,驕傲地轉輾飛翔……
經導遊指點,山上的“熊貓石”、“仙翁送客”、“鱷魚出洞”、“燕子阡”大溶洞等景點在美妙的民間傳説中一一齣現在我們眼前。船過神農溪昌峽時,兩岸恰似刀劈斧剁一樣陡立,在那黃色的崖壁上,黑色的岩石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川”字,在字旁的岩縫裏,斜插著幾千年前巴人的懸棺,它與神農架的野人及古棧道的用途組成了三個神農架的歷史不解之謎。
行至淺灘,縴夫把我們送到西環口長江邊後,拉縴逆水而上。因為逆水行舟,所以得一路拉著,回程需要八、九個小時。
神農溪上下游的落差很大,所以船往上游拉牽時很費力。從前神農溪的縴夫全身光裸,後來遊人進溪才穿上衣褲。三峽“漲水”後,巴東是在神農溪的延伸開發中特意保留了裸體拉縴的項目。目前拉縴的峽段已經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