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五次綵排後,也經確認兩個兒童節目被拿下,一個是融入了手偶、提線偶、真人表演的歌舞《司馬光砸缸》,另一個是互動節目,由瀋陽“小神童”王仙妮表演的《記憶百家姓》。
春晚是個大舞臺,凝聚了全世界華人的期待。屆時,晚會將通過央視一套、四套、九套,及法語頻道和西班牙語頻道向全世界直播。在所有的期待中,也包含了孩子們的熱盼。要知道,他們看春晚不光是看本山、黃宏,更是利用他們清澈的眼睛來感知、認知、辨知這個紛繁的世界。以中國傳統歷史故事改編的兒童歌舞《司馬光砸缸》中道具新奇,表演精彩,一個小小的節目,蘊含了豐富的文化。首先是傳統勵志文化,節目展現了古人的偉大智慧。其次,提偶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足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什麼叫活性傳承?春晚是最好的平臺。
6歲的王仙妮,這個出生在瀋陽普通家庭的小女孩,在春晚第一次綵排時就技驚四座。在與朱軍表演的互動節目中,不僅能清楚準確地説出各姓氏在百家姓中的位置,而且還會組成多個成語。朱軍提問:司馬光的司馬排在百家姓的哪一位,她順嘴便説出:120位。結果完全準確。朱軍隨便在觀眾席上找了一位軍人觀眾,觀眾自稱姓龐,仙妮詳細詢問是哪個龐之後,又很快説出了所排位置,令大家連連點頭稱歎。眾所週知( blog),《百家姓》是我國傳統蒙學教育的重要讀本,因此這一節目更蘊藏著重要的文化元素。
是誰擠掉了這兩個寶貴的兒童節目,不得而知,也沒有必要去猜測,因為孩子們都知道是誰——大人們。而擠掉了這兩個節目,也意味著削減了春晚的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