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春晚綵排,毫不例外地再次在綵排名單裏看到了趙本山的名字,十年風霜,本山大叔幾乎是和春晚一起,成就了百姓記憶中的經典。
從經典的牛大叔系列,到後來的紅高粱模特隊,再到與范偉、高秀敏的黃金搭檔,《賣拐》系列可謂是一個經典,沒有了高秀敏,他也能迅速找到宋丹丹做替補,“白雲黑土”系列是本山大叔長長的作品單上的巔峰,“山丹丹”組合也一炮而紅。直到今天,秋波是秋天的菠菜還是句經典的戲謔之語,他也保持著每年一個小品,每年一句流行語的記錄,2007年的“太有才了”就是個例證。在號稱無論多高的身價都一視同仁的春晚,也只有趙本山可以享受特殊貴賓級待遇。
春晚早就露出了“山窮水盡”的跡象,年復一年,隨著觀眾的胃口越來越刁,趙本山雖然是絞盡腦汁換著花樣用原來的材料“炒冷飯”,無奈的是觀眾早就學乖了,雪亮的眼睛摻不得一點沙子,另一面他也在不斷地嘗試栽培自己的徒弟作為接班人,可惜“小瀋陽”入不了觀眾的法眼,頗不得觀眾緣。今年的《不差錢》,早就有消息稱有7分神似《紅高粱模特隊》,毫無新意的內容,即使是用來充當“人肉布景”的現場觀眾也不再買賬。不僅僅是小品演員們累,觀眾更是疲憊不堪。
我一直不曾贊同英雄史觀,從小品在春晚日漸吃重開始,本山大叔卻不得不背負起一個英雄的宿命,畢竟時勢造英雄,而不是反過來。獨木難成大廈,在小品整體不景氣的現實下,僅僅希望借助趙本山個人的成功挽救正在傾頹的小品,很顯然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這個事實,不僅是趙本山本人已經意識到,並且整個行業也已經意識到。2006年開始,每上一年春晚之後,就不難發現趙本山的疲態,每一次他也會表態説自己不會上下一年的春晚。每一年,他還是會出現在最後敲定的節目名單上,作為重頭戲。趙本山頻繁毀誓的同時,我們雖不屑卻只能麻木。
假如整個行業不從根本上改變日漸式微的局面,未來當趙本山無法再站上春晚的舞臺,佔有決定性比重的小品將何以為繼?同樣是“陌路貴族”的相聲,今年反而有了一絲生機,畢竟還有新人不斷被挖掘。反觀小品,從來逃不開趙本山、范偉、宋丹丹、郭冬臨、林永健、鞏漢林這幾張熟面孔。范偉與宋丹丹宣佈不上春晚後,小品更是面臨“演員荒”。趙本山在最近一次綵排中孤身出場,接受採訪時帶著疲態地説:“我對春晚很有感情,不能輕易地離開這個舞臺,我會參加春晚,直到春晚不再需要我。”從這句話裏,我聽出了蒼涼與無奈,藝術的生命力來自於創新,單靠幾個人的智慧,不融入新的思想,是無法取得發展的,也無法繼續向前。
這恐怕是春晚一直停滯不前的根源所在,模式單一、內容缺乏更新、罐頭笑聲,那裏面缺少了吸引我們停留在銀屏前的理由。春晚逐漸淡出了我們新年的日程,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要解決問題,我認為僅從小品看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即演職人員的更新換代,拓寬新人入行的渠道,另一個是拓寬劇本的創作渠道,鼓勵基層智慧的吸納與汲取,為來自民間的智慧上達創造機會。
但願下一次,希望本山大叔不再這麼累,也希望觀眾不要這麼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