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9月11日電(記者 常亦殊)9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民俗專家介紹,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除了漢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壯族、傣族、赫哲族等多個民族也有慶祝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中秋節是中國古老農耕文化的體現,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這使中秋節成為我國多個民族的共同節日。
曹保明介紹,中秋節就是朝鮮族非常重要的節日,被稱為“秋夕節”,是歡慶豐收的農家節日。在中秋節這天,朝鮮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講求親朋團圓、共同慶祝,“朝鮮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秋節他們會到戶外舉行家庭聚會,和親朋好友一同載歌載舞慶祝中秋。”此外,在中秋節這天,朝鮮族同胞還要祭祖掃墓,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感恩。
蒙古族過中秋,則有一項特別的“追月”習俗。曹保明説,“追月”是蒙古族中秋節的一種娛樂項目,“在中秋節這天,擅長騎射的蒙古族會跨上駿馬,在皎潔的圓月下,飛馳在草原上。”
他還介紹,除了北方的少數民族慶中秋的習俗,我國南方的少數民族也有著豐富的中秋節習俗。例如,傣族在中秋之夜,有“拜月”風俗。在桌上放上特製的糯米圓餅,並在餅上插上冷香,然後全家老少開始拜月儀式,這除了表達對月亮的崇拜,也是為了紀念他們的民族英雄。拜月儀式結束後,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開始聚餐、賞月。
壯族則有“請月神”的習俗,故中秋節也被其成為“請月神節”。就是在中秋之夜,擺放香案供品,請月神下凡,與民同樂。而苗族慶中秋,則有“鬧月”的習俗。曹保明説,每到中秋夜,苗族同胞會聚在一起跳起喜慶的歌舞,特別是苗族的年輕人會在“鬧月”活動中尋找意中人,他們希望自己的愛情能像當空的明月一樣純潔、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