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一個賞月飲酒的日子。
《禮記 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按古制,天子每年春分時祭日,秋分時祭月。秋分,在八月裏,而八月又是秋季三個月中間的一個月,故而叫“中秋”。
中秋之時,一般氣候清爽,月亮也顯得格外明大;酷夏剛過,嚴冬未臨,氣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穫的時刻,新禾登場,瓜果飄香,酬謝神祗,開宴飲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秦漢之時,繼承了前代的遺風,都很重視中秋時的祭月活動。漢代時,天子在八月裏還要飲經過多次釀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臺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的活動。宋代太宗時,正式確定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東京夢華錄》中記: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苑若雲外。閭裏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這是北宋汴京中秋節之盛況。
《夢粱錄》中記: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競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寡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更。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
這是南宋臨安中秋的盛況。
明清之明,祭月、賞月、飲酒之風,仍沿習不斷。北京的月壇,就是天子祭月的場所。此外,吃月餅之風興起,其來由有多種不同的説法,但多含有“天上月兒圓,世間人團圓”之意。北京還興玩一種用泥做的小玩具叫“免兒爺”可能與古代“月中玉兔”的傳説很有關係。
今天,中秋節已成了全民的節日,祭月、拜月的已沒有了,賞月飲酒的也不多,但吃月餅之風卻極盛,可以説遍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