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一線,才能聽到百姓的心裏話;只有俯下身、彎下腰,才能深切體會和感受百姓情懷
●無論社會環境怎麼變化、工作條件如何改善、採訪手段怎麼先進,都不能忘記深入群眾“接地氣”的傳統,不能丟掉走進基層“抓活魚”的做法
“我用電影為鄉親們送去歡樂,也從中體會到無限的歡樂。我要一輩子為鄉親們放電影!”永興縣柏林鎮農村電影放映員馬恭志的話語樸實而感人。
在8月11日下午召開的湖南省宣傳系統群眾路線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動員視頻會議上,6位代表深情講述了立足本職工作、服務人民群眾的苦樂情懷。
馬恭志,邁著殘疾的雙腿,23年來走遍永興的村村寨寨,放映11000多場電影,深受百姓歡迎。
董希如,平江縣委宣傳部的退休幹部,25年一直沒有離開過基層宣講理論的講臺。
陳艷,“80後”青年,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12年累計接待觀眾近200萬人次。
李立川,湖南日報理論部副主任,從事評論寫作和編輯10多年,每年都會擠出3個月時間到基層調研。
馬北海,湖南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他和他的同事們出版的通俗理論讀物産品由過去每年一兩種,遞增至去年的20余種。
謝小平,懷化市6902台臺長,為了確保老百姓更好地收看收聽廣播電視節目,包括他在內的全臺40多名員工堅守在海拔1487米的雪峰山帽子嶺。
“要看到,基層一線是新聞工作的源頭和活水。只有到了一線,才能聽到百姓的心裏話;只有俯下身、彎下腰,才能深切體會和感受百姓情懷,從而豐富報道內涵,昇華報道主題。”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路建平在會上深情地説。
路建平充分肯定了6位發言代表的先進事跡。他説,“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在新聞戰線的深化和具體化。如果只是跑機關、泡會議、編材料,只是從網上找材料、向會議要資料、改報告為報道,作風漂浮、文風呆板,就會遠離生活、遠離實際、遠離群眾。無論社會環境怎麼變化、工作條件如何改善、採訪手段怎麼先進,我們都不能忘記深入群眾“接地氣”的傳統,不能丟掉走進基層“抓活魚”的做法。一定要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作為新聞戰線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作為深化“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抓緊抓好。
會後,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宣管辦主任、湖南日報總編室主任顏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説:“好新聞都是用腳‘寫’出來的。只有真誠地走進基層這個大課堂,才能增進對群眾的感情,才能寫出散發泥土芳香、飽含質樸情感的好稿子,形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風。”(記者 喬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