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光榮與苦難,今年中秋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味。
中秋節,團圓佳節。然而,“團圓”二字,卻多麼沉重!不知道那位背著妻子屍體跨上摩托車的男子怎麼樣了,不知道在廢墟中渴望著可樂的堅強男孩怎麼樣了,不知道守在北川中學廢墟之外不願離去的那些父母們怎麼樣了……不知道那麼多失去了親人、朋友與家庭 的人們怎麼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但今年的團圓佳節,卻只能遙祭于山川。
然而,正如“芭蕾女孩”李月永遠不會停住的舞步一樣,廢墟之上,生活也依然毫無停駐,不斷向前。溫總理“多難興邦”的筆跡仍在,北川中學的黑板上,已經有了新的算式。9月1號,全國的媒體,幾乎都刊出了大幅頭條: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所有學校全部按時複學復課。九洲體育館內,臨時安置點的歡笑和哭泣似乎還沒散去,而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已經迸發新的生機。9月10日,都江堰啟動“家園重建”設計大賽,地震災區永久性住房的修建提上議事日程,新的家,將更好。即使大地仍然不時震動,這個中秋,依然將伴有朗朗書聲、嫋嫋炊煙。
因為感同身受,我們都是汶川人;今日中秋,我們還是汶川人。《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社會工作和心理援助基本共識》近日在上海發佈,心理專家注意到中秋節期間災區群眾可能出現心理震蕩,及時進行疏導。四川廣安,萬人爭當復課點學生愛心家長;遼寧遼陽,街道居民自發往災區寄送月餅……煤電油運、鋼材水泥等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
中秋節,團圓佳節。團圓二字,別樣深情。這個中秋,滿月照在復蘇中的汶川大地,也將照在盛會後的北京城。8月8日,奧運開幕夜,2米26的姚明牽手1米18的汶川小英雄林浩共同入場,抗震救災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這個中秋,也當如此。
“我們更加珍惜北京奧運會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産,並努力使之發揚光大。”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如是説。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所説,北京奧運會,讓中華民族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顯示了一個時間坐標,告訴我們如何在新起點繼續民族復興的征程;顯示了一個空間坐標,告訴我們如何在新起點進一步擴大開放;也顯示了一個精神坐標,告訴我們如何在新起點,進一步涵養開放包容的社會意識和理性成熟的國民心態。
這三個坐標點,讓今年中秋,意味更是深長。穿越災難,迎接光榮。我們站在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時間點上,珍視和把握奧運帶來的機遇,期待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年,還有一群讓人敬佩的朋友,在中國與我們共度佳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因為夢想,他們登上殘奧會的賽場,挑戰身體的限制,展現精神的魅力。中秋節,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們,將和我們一起,享受明月,享受成功,享受情感,享受生活帶來的種種——不管是悲傷還是喜悅。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手語主持人、本屆殘奧會聖火的採集人姜馨田説:“生命有圓,也有缺。我們不是不幸,只是不便。”殘疾人運動員們用賽場上的表現,為這話寫下更精彩的注腳:身體縱然殘缺,精神卻如中秋滿月,呈現最完美的圓。今年中秋,讓我們感謝他們帶來的運動之美、精神之美,感謝他們在拼搏的賽場上,讓我們感受到別樣的圓滿。
美國民俗學家阿蘭 鄧迪斯曾這樣分析節日的意義:日常生活中,時間線性流逝,而節日就像這條直線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義。這個中秋,穿越光榮與苦難,刻下永恒的記憶,收穫圓滿更深刻的內涵。(張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