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孫聞、秦亞洲) 慶典剛過,佳節又至。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集體意識經過60年的反覆錘鍊,再一次上演令人震撼的“中國樂章”的時候,13億中國人的每一分子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神州大地上每一戶人家都是一個激越的小節。
在這別樣中秋來臨之際,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相約幾位經歷過新舊社會,並與新中國發展風雨相伴的八旬老人共敘佳節,此時家慶連國慶,言下難抑愛國情。
老勞模白文和:躬逢盛世學感恩
10月3日一早,天安門廣場“普天同慶”主花壇邊上,80歲的白文和跟老伴互相攙扶著,圍著花壇慢慢地走了一圈又一圈。老人眼神不好,但他能從芬芳的氣息中辨別出每一株花木的品種。“真不賴,它們都精神著呢。”老人與這些花木心息相通。畢竟從1972年開始,他作為北京市花木公司的園丁,曾經連續20年在天安門廣場擺放花壇。澆水、剪枝、施肥、看護——20年裏的每一個中秋節,他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白老爺子擅長種月季,他培育的月季花曾經在北京市花卉比賽中榮獲第一名。20年裏,累計約有4萬盆他養出的月季花擺放在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我們的任務就是養好花,把這個窗口裝扮得漂漂亮亮的。”白老爺子説。
1985年中秋節,是老人終生難忘的日子——他當選北京市勞動模範,戴上了大紅花。“雖説我這一輩子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的工作得到了國家認可,我感到挺自豪。”
那年的中秋節是9月29日,白文和作為花木公司供銷服務部的班長,依然帶著同事們一起24小時不間斷地在天安門廣場擺花、護花。
“1992年的中秋節,是我最後一次為天安門廣場擺放花壇。第二年就要退休,雖然當時身體很不好,還是堅持參加了。最後一次為天安門擺放花壇,我突然間對這項工作感到留戀,總想擺得慢一點,再慢一點。”白文和説。
跟多數老人一樣,退下來的白文和“閨女家住兩天,兒子那兒住一段”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有事兒沒事兒都愛同社區裏的老頭兒扎堆兒聊天,説一説家事、國事。”
退休後,唯一不變的是每年到了國慶和中秋,白文和都要到天安門廣場轉轉。“有一次,帶著孫子在天安門廣場散步,小孫子拉著我的手,仰著頭對我説,爺爺,這裡的花真好看。我的眼角濕了,摸了摸孫子的頭,什麼也沒有説。”
從天安門廣場回到家裏,老人站在窗臺前仔細地侍弄著一排菩提樹,靜靜地等待著兒孫們回家團聚。家裏的墻上懸挂著一幅字: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
老人看著窗外説:“國家蒸蒸日上,家庭和睦平安,我已經很知足了。我總對孩子們説,要有慈悲心,不能只看錢,不管幹什麼,首先學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