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禮
結婚前一天,男方將彩禮送到女方,叫做“過禮”。這天女方的親朋好友都來祝賀,新娘請人扯去臉上的汗毛叫做“開臉”。
撒筷子
土家族民間嫁娶之日,雞鳴五更之時,新娘“縛”于堂屋中。堂屋中擺有量米斗,鬥上放著米篩,篩中放有兩把筷子,新娘跪于鬥篩上,手拿兩報筷子,要哭“撒筷子歌”,並一邊哭,一邊將手中兩把筷子分別撕于堂屋內和門外的庭院鈉,其歌詞:“前撒金,後撒銀,中央撒個曬谷坪;前面金子跟我走,後面銀子跟哥丟......”撒完筷子,堂兄弟身披紅色“背親布”將新娘背上花轎。這時,新娘的母親跟在其後邊撒五穀邊祝福道:“前撒三天,要發三千;後撒一天,要發一千;撒得快,發得快,榮華富貴萬萬代....”
搶床
當新娘接進家並完成一系列儀式後,新郎新娘就會飛奔入洞房,競相搶坐新婚之床,俗稱“搶床”。相傳,誰先坐在床之中央,將來就由誰當家作主。有的新娘為了爭得家裏的地位和權力,不受男方“欺負”,往往不等拜堂完畢,就掙脫攙扶人的手,飛奔搶床,昂然坐于床沿中央,新郎則只好作陪。若新郎搶先,新娘可以擠新郎,爭個平等地位。
回門
結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娘家拜謝父母,叫做“回三朝”;如女家離男家較遠,一個月回回娘家,叫做“回滿月門”。
冠婚
冠,男子成人。冠婚,這裡概指土家族原始婚俗。舊志雲:“冠婚古為二事,後世合而為一。 邑,亦如是。加冠迎親禮,土家族間有行之者。”市境土家族婚嫁禮俗較為繁雜。隨著社會發展,舊俗逐步革新,但不少土家山寨仍保留冠婚族習。
姑表婚
指兄弟姊妹子女間通婚,俗稱“對開親” 或“扁擔親”,這是原始族所遺的落後婚姻。舊社會上的土家族及至少數漢族和其他民族中均有,解放後,姑表婚已基本消失。
交換婚
是兩家互換姊妹為妻,或互換女兒為媳的婚姻。為一平等的議婚形式。亦有包辦、節財因素在內。
轉房婚
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殘留形式。兄亡以後,如其弟尚未婚,願意和有權與其寡嫂結婚,俗稱“弟坐兄床”,又作“轉茶”。弟亡後寡媳,若其兄寡媳,若其兄願意,也有權收弟媳為妻,俗稱“兄坐弟床”。若兄或弟皆不願“坐床”,寡嫂媳方可外嫁,但須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贖身錢”、 “滿堂酒”,除娘家送去的嫁粧外,其他財物不能帶走;若有兒女,一般帶女不帶兒。這種婚姻現象現已罕見。實質是視婦女為一種私人財産的封建習俗。
招郎到府
女方父母無子,招女婿到府成業,為女方養老接代。
土家婚嫁程式
“放話”即指“議婚”。包括“指腹議”、“童子議”、“訂婚議”。隨著時代影響,議婚年齡日漸增長,如今“胎兒婚姻”、“童了姻緣”極少,多為適齡訂婚。但有一套規履行,放話前女到男方“踩屋場”,作一番考察,滿意後方可訂婚。
訂婚要破費, 由男方備好豬肉、酒、魚和衣服、鞋襪、雨傘之類由媒人引路,率一千至戚上女方家。女方則大力酒席,內外至戚齊聚,認識接待到府女婿逐一認親,再據男女生庚日期畫八字配鸞書,完成訂婚手續。
上後,每年節必多備酒禮,送女家親戚,謂之“朝年”。將娶前數月報吉,謂之“求喜”或“報日”。如女方同意 ,男方必于正月內擇一吉日,先請媒人訂婚期,然後往來回訪,謂之“親家過路”。
其後,女方請木匠打嫁粧,男方給木匠送酒、肉、糧及“利市錢”,新娘人男方父母親族長輩做鞋子。女方陪嫁棉絮數床,男方備相等包單。婚前數日男方要向女方納採,叫“過禮”(古時稱“奠雁禮”),抬盒上寫著“禮陳奠雁 ”,盒內放一份禮單。
女子于歸前一日,擇族戚中有德行婦女為之修眉 ,以線勒去鬢邊短髮,曰“開臉”,亦曰“上頭”。 梳頭有講究,做閨女時,興分梳,扎長辮,曰“分頭” ;出嫁時挽成高髻,稱“滿頭”。婦人為新娘修眉開臉梳頭,要與新娘一起哭嫁(即唱“嫁歌”)。如哭 “梳頭”:“我的嬸娘,我的母親,看到梳子心裏寒,看到梳子心裏酸。梳子好象一把刀,對著女兒要開刀 ;梳子好象一把叉,叉了女兒要離家……從前梳的一條龍,今天梳的重上重;從前梳的一條線,今天梳的團團旋;從前梳的貴人頭,今天梳的賤人頭;拖著辮子是貴人,挽成粑粑是賤人……” 女子出嫁,必筵請相好或同村青年,女子九人合新娘而十,圍坐閨樓哭嫁叫“陪十姊妹”。土家詩人田秦鬥有竹枝詞:“新梳高髻學簪花,嬌淚盈盈灑碧紗;阿母今朝陪遠客,當筵十個女兒家。”
命“字” 俗謂取號,男子多用朱漆木匾金字迎親,前一日戚友鼓樂送至,冠者父率新娘拜領,謂之 拜號匾;拜畢縣挂堂壁,謂升號匾,設筵堂中,擇童子九人合郎而十,曰“陪十弟兄”,且稱十人中郎者 為“狀元郎”。有田秦鬥竹枝詞:“簫聲隱隱燭輝煌,十個兒童巧樣粧;艷妙風流名色艷,華筵都喚狀元郎 。” 接親即翌日新郎偕媒人及一千男女親友到女家迎新娘。
迎親將到門,須于門前設一方桌,上列香、燭、酒、帛、雞各一支,或蛋一個、米一升、茶一杯 ,有執事者拱手作揖,祝女家宅神。祝畢,手抓米拋于新娘轎上,謂“攔車馬”,亦曰“回神”,田秦鬥竹枝詞:“回神暫住七香車,米粒聲聲響轎紗;我替廣寒仙子怯,驚心已入小郎家。”
市境土家族亦興“攔門禮”。男女家各選一伶牙利齒者為禮生,一問一答,天上地下,人間萬事成物,一直到女方禮生“理曲詞窮”撤去方桌,迎親人才能進屋成親。凡此種種 ,不一而足,諸如“粧郎”(指新郎拜女方尊長,尊長以新衣、帽、鞋、襪讓新郎穿)。“送親”(指女方兄弟姊妹送新娘至婿門。稱送親為“上親”,凡女家送嫁奩人夫,俱稱“來親”。)“圓親”(指新郎新娘行交拜見親長。親長受新郎新娘拜禮,當時必有饋贈,名曰:“茶錢”)。“回門”(成婚三日後,新郎新娘回娘家拜謝父母。或叫“回三朝”)等等十分繁雜。
媒人來賀必設果酒筵于門外,立飲、謂“接風酒” 。婚後懷孕,稱“有喜”。分娩後,女婿提著雞和染紅的雞蛋給岳父母“報喜”。第三天,岳母攜禮到男家給外孫洗澡叫“洗三”,又稱“三朝禮”,滿月那天還有“長命錢”。這些講究、俗禮行施地時莊重而神秘,繁瑣而富於嬉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