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土家女子知道出嫁的喜期後,無論對像是否滿意都要哭嫁。有的前兩個月就開始哭了,長的兩個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哭嫁的程式一般是:先 是“母女對哭”、“姑嫂對哭”,後由周圍鄰居未婚姑娘和青年媳婦每夜前來陪哭。哭者和陪哭者都拿著小手絹坐在床上,兩人一仰一俯地對哭,其他夥伴低聲飲泣。陪哭一個接一個, 直到新娘哭倦了才停止。哭的對象包括父母、哥嫂、伯叔、姐妹、陪客等。內容主要哭訴自己的身世和難捨親人的離情別緒,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親友善待之情,還有哭罵媒人和勉勵新娘的內容。
哭嫁都有固定的詞句,也有即興現編的。 土家姑娘很重視哭嫁, 對一個姑娘來説,會不會“哭嫁”、哭得如何,對她的名聲、身份都是很有影響的,認為這是女子才智賢德的標誌。有些土家族姑娘十二三歲便開始學“哭嫁”。有些父母看女兒學不好,還請來會哭嫁的大娘當老師,教她哭。到了十五六歲,還邀些姑娘夥伴躲在吊腳樓上“試哭”,互相教哭。
哭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新娘獨哭;一種是請十個姑娘陪著哭。 這叫“陪十姊妹”,新娘坐在堂屋上方的中間,旁邊坐十個陪哭的姑娘。由坐新娘右邊的姑娘 (稱安席)先哭,新娘接哭,再一個接一個地哭,後由坐新娘最左邊的姑娘(稱收席)收哭;哭得有腔有板,委婉動聽,激情回蕩。
[附哭嫁歌詞一首]
樹上的鳥兒已長大,我的妹啊快出嫁。
一去何時才回家,今夜我倆説幾句心裏話。
我妹長的象白藕,哪個郎見了不想偷;
我妹嘴巴甜又甜,哪個郎見了不想嘗;
我妹有雙能幹手,繡花織布是能手;
我妹有副好心腸,又尊爹來有敬娘。
[陪十姊妹]
新娘出嫁頭天晚上,爹娘邀請親鄰中的未婚姑娘9人,連新娘共10人圍席而坐。然後,由上下方四個陪女以詩或歌開臺,兩旁的陪女依次各唱一首。唱的內容豐富多彩,開頭以勸新人在婆家盡孝、勤儉、講禮節、對人客氣等為內容,而後用彩彩高,盤古論今,相互考查,各顯所能,互不相讓,熱鬧非常,一直持續到天亮。
[陪十弟兄]
新郎迎親前一天晚上,男方父母在家宴請親朋好友的未婚子弟共9人,伴新郎唱歌、飲酒、玩樂。但有的地方也並不限于10人,而是屆時將眾親友的未婚男兒都請到席上(席上多桌聯片)就座。席上設酒一杯,選一歌師開令,唱開臺歌,依次輪流唱歌,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得不好的就要罰酒,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上歌詞的需要,獨唱和對唱,或一人領唱眾人幫腔都可以。其內容除歌手們互相奉承及賀喜之類的內容都可以唱,有的人家還用嗩吶和絲弦伴奏。最後由歌師收令,唱圓臺歌,散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