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50年電力事業發展紀實

時間:2009-03-28 19:57   來源:西藏日報
 

從“零”到72萬千瓦的飛躍——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自治區電力事業發展紀實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極端腐朽、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完成了西藏曆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深刻地改變了西藏人民的命運。從此,西藏開始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民主改革50年來,西藏電力工業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從無到有,從發電能力為“零”到裝機容量72萬千瓦,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局勢穩定,為西藏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用電之前,農牧民使用的照明燈。

西藏電力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

    鑄就西藏電力工業發展新成就

    西藏電力工業始於20世紀初葉,1928年西藏噶廈政府在拉薩北郊奪底興建了一座125馬力(92千瓦)水電站,開始了西藏用電的歷史。在封建農奴制社會裏,唯一的奪底發電站在運作了幾年後停運,西藏電力工業未能得到發展。1951年和平解放時,西藏沒有一個千瓦的發電裝機,全區發電能力為零。在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下,1956年先後建成日喀則火力發電廠和拉薩奪底電站,揭開了西藏電力事業的新篇章。

    ——裝機容量、發電量、用電人口大幅增長,每人平均用電水準大幅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區裝機容量72萬千瓦,是1958年750千瓦的960倍;全區年發電量20億千瓦時,是1958年260萬千瓦時的769倍。

初期拉薩電網35千伏輸電線路。

    ——電網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大三小”的電網格局。1959年,全區七地市中僅有拉薩、日喀則地區形成電網最初框架和雛形。50年來,通過電源、電網建設和實施一、二、三期農網建設與改造以及“戶戶通電”工程,1997年實現了拉薩電網與山南聯網,2000年實現了與日喀則聯網,2005年實現了與那曲聯網,形成了目前藏中電網(拉薩、山南、日喀則、那曲)、林芝電網、昌都電網、阿裏電網,“一大三小”的電網格局。今年與林芝聯網後將形成西藏中部電網、昌都電網、阿裏電網三個區域電網,西藏電網電壓等級升至220千伏。

    ——技術進步取得成效,裝備水準不斷提高。50年來,自治區電力工業經歷了從起步到初具規模的發展歷程,電源、電網建設逐步向“大容量、大電網”邁進。電力技術進步以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為依託,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推廣應用,裝備水準、自動化水準不斷提高。截至2008年,電廠單機容量最大達到2.5萬千瓦,電廠裝機容量達到11.25萬千瓦,正在建設的巴河老虎嘴電站單機容量3.4萬千瓦,電站裝機10.2萬千瓦。

金河電站緩解藏中電網電力緊張矛盾。

獻多電站建成投産慶典儀式。

    電力科技工作堅持服務電網發展,立足於全區實際和高海拔地區特點,進行技術攻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成效,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研究。80年代至90年代,西藏新能源利用成為西藏對外開放的窗口,地熱資源開發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準。作為地熱開發利用試驗電廠的西藏羊八井地熱電廠,裝機容量由最初的300千瓦試驗機組發展到目前2.418萬千瓦。

    ——電力管理體制取得重大突破,電力工業體系逐步建成。1997年以前,西藏電力管理體制經歷了一系列變化,機構設置變動頻繁,與其他工業管理機構多次分合,始終是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的經營模式。1997年西藏電力公司成立,邁出了向公司化運作轉變的第一步。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裏,西藏電力公司逐步調整和理順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全區地市電力部門先後改制上劃,形成了全區地市以上電力企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模式,逐步實現了由政府直接管理向企業化管理轉變。2007年7月,由國家電網公司控股、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參股的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西藏電力企業建立了與中央企業的資本紐帶關係。目前,西藏電力工業已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點多面廣的電力工業體系,為滿足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提供了電力保障。

羊湖抽水蓄能電廠發電機組。

    在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投資模式等改革方面,以金河電站建設為標誌,西藏電力公司首次作為業主對國家投資的大中型電力工程項目建設實施管理,實現了西藏電力建設管理體制從“交鑰匙”向項目業主制的轉變。以直孔電廠建設為標誌,實行國家投資80%、西藏電力公司自籌20%的投資模式,開創了電力建設項目由國家全額撥款向以國家和企業共同投資的轉變。

    ——西藏電力發展思路逐步清晰。長期以來,西藏電力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經過不斷的總結、探索,明確了“大力發展水電,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加強電網建設,適當集中和分散供電相結合,提高電網覆蓋率;建設與管理並重,開發與節約並舉”的發展方針。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西藏電力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西藏能源電力發展的方向、目標和任務。2007年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進一步強化了公司對西藏電力發展的責任,實現西藏電力科學發展,推進“兩個轉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電力企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清晰,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發展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明確。

    ——民族幹部職工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民主改革以來,西藏電力工業各級主管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職工的培養,到2008年底,僅在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員工佔在職員工總數的53.24%,大專及以上學歷中藏族及少數民族佔39.19%;高級職稱中藏族及少數民族佔17.50%;中級職稱中藏族及少數民族佔31.14%;初級職稱中藏族及少數民族佔48.61%,一大批本民族幹部走上管理和技術崗位,本民族複合型幹部隊伍茁壯成長。

    ——電力援藏成效顯著。幾十年來,從原來的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到現在的國家電網公司,始終把西藏電力事業作為全國電力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西藏電力援藏工作從未間斷過。國家電力主管部門部級領導經常深入西藏實地調研西藏電力發展與援藏工作情況,加大了對西藏電力在人才、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援助力度,共派出各類技術援藏人員500多人次,“八五”以來,投入電力援藏技改資金累計2.527億元。特別是近兩年來,國家電網公司生産、安全、資訊幫扶專家組進藏開展幫扶工作,並投入10億元幫扶資金,解決西藏電力系統設備落後、安全生産基礎薄弱、供電能力“卡脖子”、可靠性低等問題,提高了設備技術水準和自動化水準,促進了西藏電力的經營和管理水準的提高,為西藏電力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努力提高服務水準,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電力支撐。西藏電力公司成立以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産、生活水準提供電力支撐。落實“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電力客戶”的電力服務宗旨,主動向全區各界公佈供電服務“十項承諾”、員工服務“十個不準”,在各地區逐步推行95598客戶服務系統,基本建立健全了優質服務常態機制。實施一、二、三期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以及“戶戶通電”,特別是2008年“戶戶通電”工程投資8.7億元解決和改善了15個17.7萬人的用電問題,幫助幾十萬農牧民群眾告別了祖祖輩輩靠用酥油燈照明的歷史,使農村生産、生活用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目前全區已有近210萬人用上了電,佔全區總人口的75%。同時,積極搶修“3.14”事件和當雄“10.6”地震受損線路,為奧運火炬登頂珠峰、拉薩傳遞等自治區大型活動和會議提供安全可靠電力保障,做好自治區定點扶貧工作。

    探索西藏電力工業發展好經驗

    民主改革50年,西藏幾代電力人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電力客戶,加快電力發展建設的實踐取得了巨大建設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國力增強、中央關懷是西藏電力工業實現發展的保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先後建成了日喀則火力發電廠和拉薩奪底電站。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到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全區裝機容量達到8240千瓦。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間,雖然受“文革”的影響,但也建成了10多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3.78萬千瓦。

    西藏的電力和全區其他事業一樣,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電力裝機容量從1996年的16萬千瓦發展到2008年的72萬千瓦,16年增加了56萬千瓦。國家電力投資支撐了西藏電力發展,從1951年—1980年,國家累計直接投資4.085億元,1981年—1989年國家累計直接投資4.4億元,1990年—2004年國家累計直接投資79.6億元,2005年—2010年國家計劃投資139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投資88億元),西藏的電力發展充分享受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享受了國家富強的成果。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國家的富強,只有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西藏才能又好又快地發展、西藏電力才能又好又快地發展。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發展和穩定兩手抓。民主改革以來,西藏電力工業經歷了國內、區內社會政治動蕩,經歷了嚴峻的分裂與反分裂鬥爭的考驗。西藏電力全體幹部職工排干擾、保穩定,始終堅持發展和穩定兩手抓。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及時化解和消除不利於團結穩定的因素,保持了系統局勢長期穩定。先後組織電力規劃編制和區內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的水電開發規劃研究工作,儲備了一批電源電網項目,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抓住了機遇,繼羊湖抽水蓄能電站、沃卡一級、查龍電站建成後,先後開工建設了金河電站和獅泉河電站、直孔電站、雪卡電站、老虎嘴電站、昌都電網、藏中電網完善工程、青藏鐵路供電工程,一、二、三期農網及“戶戶通電”工程,實現了藏中電網聯網,並通過電網電源建設提升了電網運作管理水準和裝備水準,同時,還開展了西藏重點河流水電規劃,中部電網220千伏網架、110千伏電網優化等電網規劃,以及青藏500千伏直流聯網工程規劃和設計,有力地支撐了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電力工業的發展。

    ——加快西藏電力發展,得益於有一支傳承“老西藏”精神、政治堅定、技能素質高的幹部職工隊伍。民主改革以來,西藏電力發展不僅取得了物質上的豐碩成果,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培養鍛鍊了一支繼承發揚“老西藏”精神的幹部職工隊伍。這支隊伍政治堅定,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擁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堅決和達賴分裂主義集團作鬥爭;這支隊伍作風頑強,不畏艱難險阻,幾十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不少老同志獻了青春獻子孫,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支隊伍來自五湖四海、各個民族,建立了親如兄弟的深厚感情。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艱苦為榮、邊疆為家,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西藏電力從無到有,電力職工隊伍從無到有,一大批翻身農奴和一大批內地青年,從學校、從鄉村、從大山走向現代電力工業的各個崗位,他們對電力從無知到有知。幾十年來,虛心學習,刻苦鑽研,不斷進取,在電力事業的發展中發展了自己,掌握了必要的知識技能,較好地駕馭了結構脆弱的電網。一大批優秀人才成為了專家或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正是有了這樣一支靠得住的幹部職工隊伍,西藏電力發展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西藏電力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地從西藏能源資源特殊環境和特殊建設條件出發,探索創新發展。西藏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地熱能、風能資源潛力巨大。合理、有效地開發西藏水能資源,區內外電力工作者根據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開發條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探索。七十年代以前主要建設小水電,普及小水電,單站容量一般在幾千瓦到幾十千瓦。八十年代主要還是以水電建設為主、多能互補、分散建設、就地平衡。八十年代末確立了“大力發展水電,穩妥開發地熱,積極促進太陽能利用,有計劃有步驟地更替油電,適當發展風力發電、多能互補,以中小型為主,大中小結合,因地制宜,開發與節能並舉,建設與管理並重”的電力建設指導方針。

    開拓西藏電力發展新篇章

    2007年,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劉振亞與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共同為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揭牌,劉振亞與自治區主席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西藏電力建設發展會談紀要》和《關於共同推進西藏自治區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建設會談紀要》,掀開了西藏電力發展的新篇章,西藏電力工業和電力公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當前,西藏電力發展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雖然在西藏電力發展建設的道路上將會有一些困難,但也有有利的條件:民主改革50年來電力發展的物質基礎;黨中央關於建設完善綜合能源體系的指導方針;國家電網公司的大力幫扶和支援;西藏“一産上水準,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經濟發展戰略的推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青藏鐵路通車和支線鐵路以及一批基礎設施、特色産業、優勢産業的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等形成的前景廣闊的電力市場,西藏電力面臨的機遇比以往更多,發展的條件比以往更好,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西藏電力依然肩負著加快電網建設,促進電源建設,協調電網與電源的同步發展,滿足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積極促進青藏聯網工程實施、積極推進藏電外送,建設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實現西藏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優化配置的歷史任務。

    根據規劃,到2010年,要初步實現青藏聯網,建成中部地區220千伏網架,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超過80萬千瓦,在建規模超過7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翻一番,達到20.47億千瓦時;每人平均年用電量達到1292千瓦時。

    到2015年,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35萬千瓦,在建規模超過4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1.27億千瓦時;每人平均年用電量達到1709千瓦時。主電網將覆蓋7地市44縣,佔全區人口的59%,加上小水電、光伏電站,網內基本實現“戶戶通電”。

    到2020年,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7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達到43.86億千瓦時;每人平均年用電量達到2113千瓦時。

    美好的規劃,美好的明天。西藏電力人一定會繼續發揚國家電網“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認真貫徹國家電網公司“兩會”和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劉振亞總經理“以‘四化’工作推進‘兩個轉變’,以‘兩個轉變’推動‘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建設”的工作要求,再接再厲,克服困難,開拓創新,把更加充足、安全、潔凈的電能奉獻給雪域高原,進一步推動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造福高原各族人民。

編輯:齊曉靖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