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糌粑與青稞灑向幸福的高原--藏地春播見聞

時間:2009-03-16 11:55   來源:新華網

  (記者涂洪長 周岩 索朗羅布)煮起香甜的酥油茶,跳起熱情的鍋莊,犏牛與拖拉機犁開沉睡的紅土……藏曆正月二十,是西藏農區春播的日子。在拉薩堆龍德慶縣馬鄉設興村,一場盛大的春播儀式在藍天白雲下展開。

 

 

  3月15日,春播儀式上的拖拉機手臉上洋溢著笑容。煮起香甜的酥油茶,跳起熱情的“鍋莊”,犏牛與拖拉機犁開沉睡的紅土……藏曆正月二十,是西藏農區春播的日子。在拉薩堆龍德慶縣馬鄉設興村,一場盛大的春播儀式在藍天白雲下展開。 新華社記者涂洪長攝

  設興村位於拉薩西郊,坐落在拉薩河谷,群山包圍,景色優美。早上10時左右,全村男女老少慢慢聚集在村前的耕地裏,田邊支起了一口大鍋,煮沸的酥油茶香氣撲鼻。香柴堆也燒了起來,冒出陣陣白色濃煙。來自當地甘覺拉康的僧人阿旺達欽獨坐一旁唸經,陣陣法音應和著村前青藏鐵路傳來的汽笛聲。

  隨著兩頭披紅挂彩的健壯犏牛犁開第一塊地,春播儀式正式開始。在3位播種者中,11歲的阿旺達桑今年上小學3年級,一臉虔誠的他跟在犏牛後面,小手揚起一把把青稞種子。在犏牛與拖拉機方陣繞過數圈之後,阿旺達桑與另外兩位播種者站在田地中間,接受村民們獻上的哈達。渾身挂滿哈達的阿旺達桑説,能成為第一個播下青稞種子的人是一種榮耀。

  26歲的拖拉機手達瓦告訴記者,自己一家五口共有20多畝耕地,一年能收成7000多斤青稞,糧食完全能夠自給。機耕非常方便,一台1萬多元的拖拉機能夠使用好幾年。

  犁地之後,60多位男女老少在田間手拉手圍成一圈,跳起了“鍋莊”。其中的幾位年輕村民穿著傳統藏服,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華麗。這邊雄渾的男聲動人心魄,孔武有力的舞步激起煙塵陣陣;那邊女聲婉轉入雲,袍袖飛舞,飄逸灑脫。歌詞唱著故鄉的好山好水,每個人臉上都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

  儀式結束時,圍成圈的村民每人手中端起一小勺糌粑灑向田地。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由青稞麥炒熟後磨成面,用酥油茶或者青稞酒拌和而成。村主任洛桑丹巴告訴告訴記者,將糌粑灑入土地,代表著藏族人對豐收的期望。

  洛桑丹巴説,設興全村人口不到400人,村民以務農為主,耕地近2000畝,主要種植青稞和少量小麥、豌豆和油菜。村裏非常重視傳統的春播儀式,每到這時就像過節一樣熱鬧。

 

 

舊西藏實行著一種殘酷的農奴制度——“人背人”的差役。(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68歲的設興村老主任西尼洛桑説,舊西藏時期,設興村是十四世達賴喇嘛父母的一處莊園。過去聽村裏的老人講,莊園主朗賽平措是達賴家族的親戚,性情殘暴。在路上遇到莊園主騎馬迎面過來,農奴必須回避繞行,不可以與他會面。過去,人們曾用打油詩描述農奴的生活:一年四季腳上沒有鞋,早晚都要叫你幹活,要鐵打的腳板貓頭鷹的眼。

  洛桑丹巴説,實行民主改革50年來,設興村人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近年推行了安居工程,貧困戶建房最高能拿到45000元的補貼,現在村民全部住進了新房子。1967年以前,村裏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現在已經出了好幾個大學生。

  據洛桑丹巴介紹,設興村紅土資源非常豐富,這些年辦起了不少磚廠,農閒季節很多村民去磚廠打工,每天收入30元到50元不等。設興村在馬鄉的6個行政村中收入比較高,人年均收入大約3800元,有的農戶買了卡車跑運輸,年收入可以達到2萬多元。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