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村外的風光 攝影:顧鈺
公眾村農戶尼瑪次旦的家 攝影:顧鈺
尼瑪家客廳一角 攝影:顧鈺
樸實的男主人尼瑪次旦 攝影:顧鈺
11月7日,全國重點網路媒體西藏採訪團到達林芝地區,第一站就來到林芝縣八一鎮附近的公眾村,考察當地的新農村建設。所見所聞讓記者大為驚詫,西藏的新農村和當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給中國“農村”這個詞染上了一層奪目的色彩。
林芝,地處西藏東部,林業資源豐富,但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卻是一個犯人的流放地,當地老百姓多是倍受壓迫和鄙視的農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極為落後。它本身既不是西藏的政治中心,也不是文化中心,但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國家為它確定的對口援助省份卻是廣東和福建這兩個經濟大省。近年來,在兄弟省份的援助和國家的關懷下,林芝的林業資源展現出的巨大潛力給當地的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眾村的現實讓記者幾乎難以相信它曾有過晦暗的歷史。
公眾村位於318國道旁,緊鄰八一鎮。“公眾”在藏語裏是座落在山腳下樹林中的意思,很貼切地反映了它的地理環境。現在全村總戶數為60戶,人口291人,勞動力91人。全村耕地總面積670.15畝,牲畜總頭數為2135頭,是地區級的小康示範村。産業結構的優化和對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對這個小康示範村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地多山,所以去公眾村的路上沒有發現像我國南方地區那樣廣闊的種植規模,但每家每戶在房前屋後幾乎都有或大或小的一片土地,這些土地提供的蔬菜、糧食、牧草使老百姓在基本生活需要上能夠自給自足。
由於這裡環境優美,又緊鄰著林芝地區的旅遊景點八一鎮和川藏公路,因而,從2003年起該村調整産業結構,把發展的眼光放到品種繁多的名樹古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上,修建了千年核桃民俗文化村。上級黨委和政府也先後投入了200余萬元。建立起林芝公眾古生態園旅遊景區,包括千年核桃王、糌粑飄香、鸚鵡叼桑、傑江柳王等22個景點。與此相配套,村裏也陸續建起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商店、農家樂、響箭場等配套設施。旅遊業的興盛為公眾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創收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效益。
這期間,農牧局還給農戶配發了改良的母牛品種,使這裡形成了國際小母牛(西門塔爾)養殖專業村。據了解,2006年時,一頭這樣的母牛光靠賣牛奶就能每年創收5000元左右,而每戶農家平均飼養母牛5~6頭,每年收入就達30000元左右。現在全村有養殖戶26戶,養殖小母牛76頭。除了養殖業,該村還加大了勞務輸出和機械輸出力度,比如搞木材運輸、做生意、運砂石等等,如果一一細數,這些項目給當地農民帶來的收入更是可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今對於公眾村的農民來説,一年收入十幾萬元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據了解,附近有一戶農民承包一個山頭開發林業資源,每年至少收入400萬元,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千萬元戶也不稀奇了。
採訪團安排大家訪問了公眾村的一戶普通農家。戶主叫尼瑪次旦,今年59歲,有四個女兒兩個外孫女,加上老兩口一共8口人。收入主要靠運輸砂石,有一輛裝載車、一輛裝載機,去年6月份開始又開辦了家庭旅館。尼瑪次旦説現在每年收入十幾萬元。對於他這樣的農民來説,日常開銷主要是衣食住行和子女的學費,而冬季取暖、住房建築、兒童義務教育(西藏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完全免費的)等方面,政府都有補助政策。他們家現在住的房子是5年前蓋的,共花了20多萬,1998年左右,家裏就已經通了電話。
西藏的新農村,讓採訪團所有的人都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