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龍(北京大學)
摘要:當今,面對囿于抽象理性的“本體論”哲學模式的轉換,著重從具體理性、實踐理性開發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所蘊涵的人文觀念,用於創建多元融通的現代新型哲學,包括人和自然和諧共存的現代環境倫理、“人格”為本和群己並重的現代普世道德,等等,這也是為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型奠基。 |
源自周易、孔孟、老莊的中國傳統“合和”哲學的“天人合一”觀念,在引領二十一世紀世界文化走向的新哲學創建中如何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回顧西方哲學的演進,十九世紀以來,創建作為世界現代文化發展之思想先導的新哲學,著力於傳統抽象“本體論”哲學模式的轉換,業已經歷了一個半世紀。至今突破舊模式所呈現的哲學多元化趨向,它們的諸多爭議都蘊涵著對其傳統的抽象“本體論”或予拒斥和質疑,或予堅持和重建的分歧,這顯示了當今多元哲學從各自獨特的視角超越了傳統“抽象理性”層面的“本體論”哲學模式,而把哲學推向具體理性或實踐理性。正是由於具體理性或實踐理性層面的哲學凸顯了人或現實的人,而使中國傳統 “天人合一”所蘊涵的寬廣而深邃的人文觀念、人文精神頗為矚目。因此,對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哲學思維給予現代解釋,發揮其人文優勢,應成為創建世界新哲學的重要課題,也是重建中國哲學的良機。
一、“天人合一”與超越抽象理性、多元融通的現代“新型哲學”
當今世界哲學面對業已經歷了近兩個世紀哲學模式的轉換,隨著現代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發展,把囿于抽象理性的一元哲學挺立的舊模式轉換為具體理性或實踐理性層面的多元哲學融通的新模式,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因至今有些研究者,即使“後現代主義”代表人物,如[法]德里達等似仍把哲學等同於抽象“本體論”或“形而上學”,而這正是現代西方哲學陷於兩難困境的癥結所在。不過,從中清晰可見抽象“本體論”或“形而上學”曾作為古典邏輯學和諸多古典科學理論的“哲學根基”,但是隨著邏輯學和科學理論從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中分化出來並與之分道揚鑣,現代邏輯學和現代科學早已獨自承擔了對“現實”的“描述”功能。如 [法]保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