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回答記者提問。(攝影:季水)
台灣網4月4日西安消息 陜西公祭黃帝陵的特點就是越來越規範,規格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得到了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共同認可。在4月3日下午舉行的陜西省省長見面會上,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作了上述表示。
2008年的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4日舉行,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在今天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對陜西公祭黃帝陵活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景俊海表示,在陜西黃陵縣祭祀黃帝的歷史悠久,夏商周時期就有大量的百姓去祭祀,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親臨祭祀,當時黃陵縣祭祀被明確為國祭。唐大歷五年(西元770年),唐代宗批准將黃陵縣橋山祭黃帝陵列為國家祀典。明太祖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也明確祭祀黃帝的地方定在陜西的黃陵縣,並規定三年大祭祀一次,並且是皇帝親自撰文,派遣大臣去祭祀,到清代的時候又沿襲明代舊制,也是每三年祭祀一次。1937年,國共兩黨派要員曾到陜西的黃帝陵祭祀。
從新中國成立到1963年,陜西省繼承傳統,每年都在公祭軒轅黃帝。從198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每年都祭祀。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陵是排在第一的,所以又稱之為“中華第一陵”。
最近幾年,每年有60萬人的民間祭祀,在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之後的1998、2000年,陜西黃陵橋山的軒轅廟內還分別樹立了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回歸紀念碑,這些都有香港、澳門官方來參加。
景俊海説,2005年的時候,臺灣的中國國民黨還有親民黨也先後到黃帝陵祭祀,表達了尋根認祖的行為;今年,澳門特使何厚鏵也來到陜西參加祭祀活動和西洽會,他們是向祖先報告我們回歸了。
景俊海強調指出,陜西公祭黃帝陵從歷史上來講,淵源流長;從現在來講,這是國家據我所知唯一批准的。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在199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公祭黃帝陵的復函”,要求將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組織好,使之産生更大的影響、發揮它的積極作用。為此,每年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黃帝陵祭祖活動,陜西黃帝陵祭祖的特點就是越來越規範、規格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同時,也是得到了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共同認可。(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