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

時間:2009-02-24 16:3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多年來,在中央和省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央和省文明辦的直接指導下,蘇州市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不斷加大創建力度,努力促進三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1999年蘇州市(轄張家港市和昆山市)被評為首批“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02年蘇州市和所轄5市(縣)全部建成“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初步形成了全國首個“文明城市群”板塊;2005年蘇州市繼續保持“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榮譽,張家港市成為全國縣級市中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

  一、蘇州的基本情況


  蘇州市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28平方公里。全市戶籍人口624萬,其中市區人口235萬。現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昆山市、吳江市五個縣級市和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來,蘇州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5年,蘇州市區及五市(縣)率先全部達到了江蘇省制定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指標,標誌著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鞏固小康建設成果並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的新階段。200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700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1.8億元,增長35.4%;進出口總額預計2118億美元,增長21.5%;服務業增加值1970億元,佔GDP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城市現代化建設框架全面拉開,城市化率達到65%以上。人民生活整體跨入全面小康,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300元,所轄5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前十位。

  二、蘇州文明創建的主要工作

 
  城市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文明建設推動著整個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重要的綜合目標,同時,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也必然呼應著創建文明城市的高度。中央、江蘇省委在2005年提出要求,蘇州要勇做“兩個率先”的先行軍、排頭兵。面對新的目標和任務,蘇州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人的現代化在內的綜合性指標,蘇州“兩個率先”的成功,不僅表現在經濟建設上,更要體現在三個文明的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在這樣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發展背景下,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提高人的素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于2006年4月制定出臺了《蘇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等四大行動計劃,作為統領“十一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新時期新階段,蘇州實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跨越。

  一是始終把“一把手抓兩手、兩手都要硬”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原則。

 
  “一把手抓兩手、兩手都要硬”經驗,起源於蘇州張家港。十多年來,蘇州始終堅持推廣和弘揚這種成功做法,圍繞建設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的目標,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及階段性工作計劃時,把三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列入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包括《蘇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在內,涵蓋三大文明協調發展的“四大行動計劃”,始終是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為加大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力度,蘇州市成立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市委書記、市長任指揮部總指揮,實施“一把手”工程,市分管領導靠前指揮,相關部門簽訂責任狀。指揮部還設立了辦公室和9個創建工作組,召開了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市主要領導定期分批帶隊開展現場督查工作。《蘇州日報》、廣電總臺等主要媒體開設了“創建文明城市,構築和諧社會”等十多個專題、專欄。在重要街道、重點場所加密了創建文明城市宣傳的公益廣告,增強了宣傳效果,戶外公益廣告總量已超過廣告總量的25%。同時,市創建辦印發了60萬份《共建文明城市 同享幸福生活——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發放到每個家庭,通過各種形式和載體,發動市民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優化了創建氛圍。

  二是始終把“以人為本,重在塑人”作為蘇州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人的素質。《蘇州市提高 市民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十大工程(城市精神塑造工程、文明素養培育工程、發展能力提升工程、未成年人教育推進工程、新蘇州人融合工程、優美環境育人工程、先進文化服務工程、文明創建示範工程、社會誠信建設工程、城鄉文明一體化工程)、44項任務以“提高人、發展人、服務人”為主線,立足於以點到面,實現從個體到群體、從局部到全局的文明提升。一方面,積極引導在蘇州生活、學習、工作的所有新老蘇州人廣泛參與,形成覆蓋個人成長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社會並融于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教育體系,在社會進步中造就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市民。另一方面,把先進性要求與普遍性要求結合起來,發揮典型對市民的示範教育作用,逐步形成市民自覺追求文明的社會氛圍,同時也使更多的人深切感受到蘇州文明發展的主流內涵和方向。近年來,全市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八榮八恥”要求,積極響應中央、省文明辦開展的“道德模範”評選和學習活動,認真開展了道德模範宣講和網上行活動,並創新載體和渠道,開展了“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新人新事”和“蘇州市百名文明市民標兵”評選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先進典型的影響力。加強“四德”教育,編印下發了針對市民行為規範的《城鄉文明歌》、《道德你我他》、《做可愛的蘇州人》等讀本,不斷提升全體市民的綜合素質。為響應中央文明辦加強公益廣告宣傳的號召,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公益廣告建設和管理的意見》,開展了公益廣告用語徵集以及優秀戶外公益廣告評選活動,相繼建設了高炮、三翻、大型電子屏、社區文明服務欄、流動廣告宣傳車、公益數字電視等2000多處公益廣告陣地。培育和塑造富有時代特徵的蘇州城市精神,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是始終把“求真務實,一切為民”作為蘇州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

 
  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群眾,群眾的呼聲和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信號。只有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抓起,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只有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群眾參與。在實踐中,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始終把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市委、市政府將背街小巷整治作為“十一五”期間一項利民惠民的重要實事工程,從2007年開始計劃用4年時間,對三個古城區的1125條城區街巷開展分期分批實施綜合整治工作,總長度為28.2萬米,涉及13.4萬戶、39萬居民。對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弱勢群體,我們把倡導新風尚與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難題結合起來,建起了全省首家“一家人”慈善超市,到目前為止,已接受社會各界捐助1000多萬元。通過“手拉手”愛心工程、愛心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使更多的困難群眾得到了物質、精神和就業的援助。2006年市區各類捐賑達1420萬元,2007年全市共捐贈1.73億元。在今年抗震救災捐款活動中,全市共捐款捐物9億多元,列全國地級市之首。切實做好全國首批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積極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努力消除零就業家庭。全市新增面向本地勞動力的就業崗位15萬個,開發公益性崗位8600個,幫助7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四是始終把“營造環境,培育未成年人”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制定了《蘇州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行動計劃》,每年設立500萬元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項資金,整體推進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出了“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蘇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心”、“蘇州市未成年人崑曲教育傳播中心”、“蘇州市未成年人流動圖書大篷車”、“蘇州市未成年人喜劇傳播中心”、“蘇州市少兒閱讀指導站”等一批創意新穎、輻射面廣、效果顯著的工作載體。建設了滄浪少年宮等一批覆蓋城鄉、特色鮮明、功能完善、高起點、上檔次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全市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分批引導建立了20多個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服務網路。積極扶持少兒文藝團隊建設,培育了蘇州市少兒藝術團、蒲公英少兒藝術團、小天使芭蕾舞團等20多家未成年人文藝和科技團隊,全市已有註冊的少兒文藝團隊20多家,一大批少兒文藝創作作品獲全國大獎。積極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七彩的夏日”、“講文明、樹新風、我與奧運手牽手”、“我們的節日”、“學習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先進事跡”等各類主題道德實踐活動,教育未成年人講道德、懂道理、遵道義、有道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是始終把“實現、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圍繞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和體現城市個性特色,大力推進精神文明設施陣地建設。近年來,投資了30多億元,先後建成了蘇州市博物館新館、圖書館新館、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城區設立了“基層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引導資金”,投入引導資金700萬元,吸引配套資金5253萬元,建成公益類基層文化設施項目44個。各市(縣)、區也相繼建成一批圖書館、文化館(中心)、博物館和體育館,至2007年底,全市公益性文化設施面積達70.58萬平方米,已初步構建了以標誌性文化設施為龍頭,基層社區文化設施為基礎,覆蓋城鄉的文化設施網路,“15分鐘文化圈”基本形成。積極挖掘吳地文化和優秀民族傳統資源,利用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把社會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精神文化産品創作精品迭出,先後涌現出了滑稽戲《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笑著和明天握手》,舞劇《幹將與莫邪》、崑曲《西施》、電視藝術片《蘇園六記》、小説《城市表情》等一大批深受群眾歡迎和喜愛的優秀作品,獲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文華大獎等國家級榮譽,位居全省、全國城市前列。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大力推進城鄉基層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特色文化創建活動。蘇州所轄各縣級市全部跨入全國文化先進縣行列,目前全市已有9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區,7個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有4000多支業餘文藝團隊活躍在全市城鄉。先後組織開展了以“舞臺藝術”和“數字電影”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企業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文化服務“四進工程”,把群眾需要和喜愛的文化服務送到基層。三年來市各專業文藝院團組織各類高品質的文藝演出近600場,觀眾超過60萬人次;組建放映隊伍44支,累計放映數字電影10500余場,觀眾近350萬人次,受到基層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六是始終把“群眾活動、群眾參與”作為蘇州精神文明建設的創建主體。

 
  2007年,在中央和省文明辦指導下,蘇州市聯合《文匯報》、《精神文明導刊》,成功舉辦了“全國文明城市蘇州論壇”。組建了“蘇州市城市文明義務監督員”隊伍,設立了“12345”市民熱線服務平臺,全天候為市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規範的服務。兩年來共受理群眾各類諮詢、建議、投訴等312441件,辦結率99.79%,及時處辦率99.69%,群眾抽查滿意率98.02%。全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蓬勃開展,市文明委制定下發了《蘇州市文明城區創建管理辦法》及測評體系、《蘇州市“文明示範街”創建考評標準(試行)》。文明社區創建在豐富內容中不斷深化,涌現出了“鄰里情”、“金鄉鄰”和“一家人”等一大批具有蘇州特色、深得當地居民群眾知曉和歡迎的社區服務品牌。社區廣場文化豐富多彩,每年開展的“歡樂社區行”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以培育文化、樹立品牌、塑造文明新風為重點,進一步加強了行業、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通過鞏固、深化結對共建,加強對薄弱地區和文明先進新共建對子的培植。加強非公經濟領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動形成非公企業積極參與、良性互動的創建格局。成立了“蘇州市誌願者行動協調委員會”,組建了“機關黨員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科普志願者”等9個志願者組織,市區志願者總數累計達到19萬人,起到了引領社會風尚、倡導文明新風的重要作用。近幾年,我們還舉辦了以“保護天堂水”為主題的大型市民志願者行動,成立了“蘇州市民愛河護河志願者基地”;舉辦了全市“文明市民知識競賽”活動;開展了黃金週期間的“文明與旅遊同行”主題宣傳活等。堅持把城市文明輻射到農村,積極推進城鄉文明一體化建設,讓農民充分享受到精神文明創建的成果。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堅持以城市的要求抓農村,用市民的標準育農民,努力在人員素質、人居環境和發展功能三個方面構築城鄉一體文明的新優勢,形成了一批“五星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百村鄉風文明崗”、“四結對共建示範村”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品牌。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