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西城區被定位為首都功能核心區。這裡既有高樓鱗次櫛比的金融街,也有新街口一帶高低錯落的大雜院。以文明育和諧,把西城區建設成秩序安定、環境優雅、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是西城區追求的目標。
標準是為群眾排憂解難
秋去冬來,天氣漸冷,家住百萬莊的殘疾人王強打電話給展覽路街道辦事處的“愛心家園”,想用“愛心救助卡”領取棉被、棉衣。不一會兒,工作人員就把棉衣棉被送來了。摸著棉被,王強感慨地説,一年四季,大到電器,小到油鹽米麵,一張愛心卡都解決了。“愛心救助卡”是西城區救助困難居民的一種形式,西城區7個街道的“愛心超市”和“愛心家園”已經救助了6000多人次。
把盡心盡力為居民服務作為文明城區建設的首要標準,是西城區堅持多年的原則。西城區先後開通了24小時熱線電話、政府網站和監督電話,並規定對留有實名的必須作出答覆。2004年,政府出臺了《臨時救助制度實施辦法》,對低保家庭子女建立了從出生到大學的救助體系。這年,全區有13069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率達到90%。
“拔危樓”和改造“黃土院”被居民譽為民心工程。今年1—7月,該區為1137戶居住在危舊簡易樓內的居民解除了危困。在平房保護區,主要進行房屋修繕、公廁、戶廁改造、低窪院改造,改善那裏的居民生活條件。
維護外來務工人員權益,是西城區文明城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個區産生了北京市第一個由外來務工人員擔任的居委會主任,在全市率先實行了建築施工企業“月發基本工資、季度結算剩餘工資”制度。此外,西城區文明辦、團委等還專為生活在西城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創辦了“綠野文學社”,70多位外來務工人員成為文學社的成員。
家住汽南社區71歲的王素蘭老人説起社區衛生員,總是讚不絕口。在西城區,目前實現了每1萬人設置一個衛生服務站,保證居民步行10分鐘即到達就醫點。針對區內日益突出的老齡化特點,為了解決老人孤獨、子女受累的問題,西城區以“銀齡呵護中心”為龍頭,提供助養服務,並依託街道敬老院,開展輻射家庭的居家養老服務。
創建的生命力是群眾共同參與
普通職工趙永倫自從當上了西城區的文明監督員,每天早晨6時40分,都準時出現在西單公交車站,揮動小旗維持上下車秩序。社區文藝演出中,經常出現中國京劇院的名角;在生活常識講座上,站著附近商場的營業員……共用資源、共創文明、共建家園、共用成果,以共建促創建,是西城區建設文明城區的一個顯著特點。
金融街有個“金橋工程”,是專為住區企業開闢的救助地區困難居民的渠道。通過這個渠道,招商銀行、民族文化宮等單位,與200多困難戶建立了幫扶關係。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一支青年團員組成的“文明乘車志願者服務隊”,自2002年成立以來,他們堅持扶老攜幼,清掃站臺,感動和影響了許多人。如今西城區的志願者隊伍已有11.4萬多人,佔全區總人數的14.9%。
記者點評
文明城區的首要標準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文明城區建設的生命力是群眾共同參與。西城區是首都北京的核心區之一,他們力爭創建高水準的城區,這是壓力也是責任。西城區創建文明城區,把工作做到了前面,嚴細深實,因而成效顯著。 (閻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