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三入戶”:張家港市特色家庭

時間:2009-04-27 11:20   來源:人民日報

  來到江蘇張家港市西張鎮雙龍村,推開虛掩的沈世金家門,只見老沈和一群書迷圍坐在小院一角,津津有味地看著書;媳婦則和鄰居打著羽毛球;習習晚風帶著小孫女甜美的歌聲吹拂著每個人的臉龐。

  在塘市鎮李巷村,我們見到了52歲的土生土長的農民周忠正。別看他只上過初中,可他家裏卻擺著好多電器、電子等科技書籍。他刻苦自學,辦起了一個小小的感測器廠。他生産的MXS溫濕度感測器已成為我國西昌、太原、酒泉等3家衛星發射中心的定點産品。

  我們走進了後塍鎮健康新村“衛生特色家庭”薛永林家。他家庭院內擺著君子蘭、茶花、月季、鐵樹、曇花等50多種花卉盆景。書房裏整齊地放著《健康報》、《家庭醫生》、《花卉》等報刊。他家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整潔乾淨的居住環境,全家四口人每天早上要堅持鍛鍊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長期的體育鍛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薛永林全家人都很健康。

  從今年年初開始,張家港市決定把“三下鄉”活動深化為“三入戶”,在全市開展創建文化、科技、衛生特色家庭活動。他們以評選“文明新風戶”為基礎,擬定了“三入戶”特色家庭的評選標準:

  文化特色家庭要求達到“五有”,即有百冊以上的藏書,有報紙雜誌,有庭院花卉或花木盆景,有字畫,有健身器材。如在書法美術、音樂舞蹈、家庭收藏、體育健身、園藝栽培等某一方面,具有特別愛好和專長或在本鎮以上比賽中獲得名次的家庭,也同樣可以被評為文化特色家庭。

  科技特色家庭要求藏有各類科技書刊20冊以上,家庭成員能積極參加各類技術培訓,能掌握一至兩門科技實用技術。或者科技成果應用當年獲得鎮以上表彰和獎勵的家庭也可入圍。

  衛生特色家庭要求家庭成員掌握基本的衛生常識,參加村級合作醫療,具有良好的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和家庭衛生習慣。室內環境衛生乾淨,物品擺放整齊;室外環境整潔,無暴露垃圾、無亂堆亂放、無污水。家庭全部飲用自來水,建有符合標準要求的衛生戶廁。

  “三入戶”活動牽動了市鎮各個部門,大家忙著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將“三下鄉”與“三入戶”結合起來,一家一戶分類指導,促使“三入戶”活動以點帶面,全面推開。

  晨陽鎮通過舉辦書法興趣班,培養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現在全鎮出現了120多戶書法家庭,有50多個家庭在蘇州市獲獎。“圍棋之鄉”塘橋鎮9000戶人家中,有1000多個家庭經常開展對弈活動,擁有一支4000多人的圍棋愛好者隊伍,其中被定級的有1000多人。“貝貝足球之鄉”西張鎮孩童掀起了一股踢小足球熱,全鎮2000多個小學生人手一球,小球迷們正在迎接將在本鎮舉行的全國第十五屆貝貝足球比賽。

  科技培訓入門進戶。今年4月,德積鎮請了鄰近鄉鎮及本鎮種養致富的“土狀元”,舉辦種植、養殖培訓班,開始他們只通知了60多人參加培訓,但一天課程下來,僅能容納80多人的教室,一下子自發擠進了近百人,有的乾脆就站在走廊裏聽。這樣,他們原計劃辦一期的培訓班,根據群眾要求分成了種植和養殖二期培訓班。這次培訓使全鎮70%的農副專業戶得到了再次培訓,新增培訓人員達160人次。

  為了讓衛生進入尋常百姓家,剛剛榮獲“國家衛生鎮”桂冠的塘橋鎮,在發動農民進行農村大環境整治的同時,廣泛深入開展了“衛生入戶”活動。他們設立8個“婦女衛生崗”宣傳衛生知識,開展“每日一星”衛生家庭評選活動,提倡鄰居之間“結對子”搞衛生,組織青年突擊隊到府清掃生活垃圾雜物,廠、村聯合檢查驗收“衛生合格家庭”,在文明小區裏首先培育“衛生戶”,由此造就了一大批衛生家庭。

  “三入戶”活動在農民心中激起了歡騰的浪花,大家自覺參與,爭創先進,各類特色家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小河壩村的農民畫家葛金才,中興新村一家二代搞科研的張志蘭,農義村的電器工程師陸建方,鬱橋村的植棉標兵陳美英,欣隆村的種養大戶秦忠華,德豐村的綠化美化之星孔德良,清水村的潔美之家李秋華……

  讓文化、科技、衛生“三入戶”,改變傳統觀念,擺脫落後習俗,提高科技文化品位,追求高尚情操,增強致富本領,已在張家港形成了濃濃的氛圍。目前,這裡“三入戶”特色家庭已突破2萬戶。他們計劃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讓全市80%以上的家庭都達到“三入戶”特色家庭的創建標準,把張家港建成名副其實的全國文明城市。(盧潤良 王連生)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