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歷經10年不懈創建,廣東省惠州市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惠州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注重每個細節、環節,把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中共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説,今後,惠州將以更加紮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工作,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向深入,要將惠州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惠民之州”。
“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聽到惠州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喜訊,市民從四面八方涌到江北市民樂園,共同迎接“全國文明城市”金牌。等到活動結束人群散去,記者發現,3000多人的隆重集會過後,地上片紙不留,交通秩序井然。
這一幕在去年5月奧運火炬傳遞中也出現過。當時,惠州百萬市民擠滿火炬傳遞沿線的街道,而整個活動現場幾乎見不到垃圾,30多公里沿線整潔乾淨,這讓嚴陣以待的清潔工感到意外,也著實讓人領略了一個“不一樣的惠州”。
“城市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惠州市市長李汝求説。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惠州全方位營造“爭當文明市民”的濃厚氛圍。全市開展“美麗惠州我的家”、“道德模範巡講網上行”等100多項公民道德實踐系列活動,並開展“十大不文明行為”評選等活動。
調查表明,惠州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支援率超過99%。“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政府之腿”變為“居民之手”
惠州人辦理婚姻證明不用到市裏,在社區就可辦理。記者在惠州採訪時,恰逢黃業斌到黃塘社區檢查工作。他深有感觸地説,婚姻登記等服務從民政局延伸到社區,是城市文明建設和社區管理體制變革的一次重要嘗試——“政府之腿”變為“居民之手”,成為惠州“半公里公共服務圈”的支點,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準、實現便民利民的一個試驗。
目前,惠州以社區為中心,整合服務資源,開展社區衛生、文化、困難群體幫扶、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便民利民服務。黃塘社區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率先在全市社區建立了“一站式”標準化服務大廳,負責辦理黨團工會、計生服務、法律援助、勞動就業等各項公共事務。
這樣一來,惠州市民辦事方便了,社區96%的下崗職工也實現了再就業。居民高興地説:“生活舒心、安心、放心。文明之風滲透到社區服務的每個環節。”
“網上問政”和“紅綠黃牌”
“百姓上網‘灌水’‘拍磚’, 黨政領導網上問政”,在惠州已經成為慣例。“惠民線上”論壇自2008年8月14日開播以來,惠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上線與數千名網友線上交流,網友們共提出近千個問題,其中80多個問題得到回應。正是在網友建議下,惠州西湖保護方案逐步得到落實,小區新增“小巷總理”、建立“民生財政”等建議相繼付諸實施……
惠州還推出了《“科學發展好班子”活動考核評價辦法》。市委組織部長陳訓廷告訴記者,這套考核體系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提出了考核的量化指標,分別給亮“綠牌”、“黃牌”、“紅牌”。考核指標分為5大類43個具體指標。惠州的幹部表示,過去不重視的“環保”、“民生”等問題,一旦出現“黃牌”“紅牌”,將直接影響選拔。
70%新增財力用於民生
惠州經濟總量在珠三角並非名列前茅,但有幾項指標讓人信服:全市養老金和失業保險金保持100%社會化發放;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獨生子女純二女夫婦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三級衛生網路實現100%覆蓋;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率達100%;生態環境達10多年來最好水準。
惠州堅持“民生財政”,從去年開始,將新增財力70%以上投入民生,從2009年起,民生投入佔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逐年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到2011年達到39%以上。
“將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個細節落到實處,讓每一個老百姓得到實惠。”這就是惠州能夠獲得“文明之城”、“惠民之州”美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