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
字號:
臺灣校長訪北京社區學校 探討提高全民素質新途徑

  時間:2007-07-11 09:48    來源:     
 
 

〔摘要〕“我希望這只小魚能遊到臺灣去!”美術教室裏一位小朋友把自己剛剛畫就的作品送到了臺灣客人手中,並大方地送上祝福。這一舉動引發了其他同學一輪猛烈的“贈畫潮”……

臺灣教育工作者參訪北京實驗二小與小朋友們交流 (攝影 李徽)

  台灣網7月11日北京消息 正在此間參加首屆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的兩岸教育工作者10日走訪了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和西城區金融街社區教育學校,緊扣“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良性互動”的論壇議題,實地進行參訪交流。

  在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來自臺灣的校長們被小學生們引領著參觀學校設施,體驗校園文化。親子園,文化園,多功能舞蹈廳,課外圖書館……學校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庫,更是陶冶情操、完善素質的精神家園。“真沒想到大陸小學的教育內容如此全面,這裡學習的孩子很幸福。”一位來自臺灣的教育代表指著院落裏“與孔子超時空對話”的主題雕塑表示,“這裡的小學教育不僅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緊跟時代,更沒有忘記中華傳統精粹的傳播,學校處處充滿了文化底蘊,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真正在實行著素質教育。”

  “我希望這只小魚能遊到臺灣去!”美術教室裏一位小朋友把自己剛剛畫就的作品送到了臺灣客人手中,並大方地送上祝福。這一舉動引發了其他同學一輪猛烈的“贈畫潮”。臺北縣鄧公小學校長李永沾難掩激動:“小同學們太可愛了!他們在學校不僅吸取知識,更學會如何給予愛,如何熱情對待陌生人,第二實驗小學‘以愛育愛’的宗旨我感受到了。很了不起!兩岸小學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具體的生活背景不同,實施方法不同,正是由於這樣,兩岸教育才有很多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素質的提高沒有年齡和空間局限,在完善的學校教學體系下,社會教育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西城區金融街社區教育學校,兩岸教育工作者通過參訪了解到:這所以民生民本民學為理念的社區學校,設置了從青少年到中老年各年齡段的人群都可以參加的社區教育的培訓,開展了宣傳類,科教類,文體類,環保類等十二大項課程,極大地豐富了社區人民的業餘生活,提高了社區人民的素質水準。

  臺南市長榮中學校長蔡忠雄向記者表示:臺灣有類似的社區大學,但主要針對的是十八歲以上的人士,給他們提供充電機會,涉及範圍還沒有做到全民參與這麼廣泛。“終身教育是教育的發展趨勢,社區學校這種教育模式正是提高全民素質的大好機會,非常值得推廣借鑒。” (李徽 趙穎芳)

小學生向兩岸教育工作者介紹學校文化設施(攝影 李徽)

校園一景:我與孔子超時空對話(攝影 李徽)

兩岸教育工作者在西城區金融街社區學校“旁聽”民樂課(攝影 李徽)

 
編輯: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