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灣中央大學簡介(圖)

  時間:2001-10-23 16:28    來源:     
 
 

null

八十四年曆史的中央大學,位居桃園縣中壢市五權裏38號,離臺北市約一小時車程。就地理上而言,中大享有鬧中取靜的優勢,最適宜學術發展及實務應用。

中大在渡海來臺的兩千校友的殷切復校呼籲聲中,于1962年以新興科學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招生而在臺宣告復校,復校之初、諸事待舉、幸賴戴運軌、李新民、余傳韜、劉兆漢諸校長堅守崗位,克盡厥職,承襲中大誠樸雄偉的校風,于科學本行外,更進而人文與社會諸學科的拓展,以致行年三十的新中大英壯風發,卓然而立。

校園景色更是美不勝收,十萬株高聳的大樹,碧綠的草坪,宏偉的大門,加上完善多元的體育設施,如此師生共聚的校園生活,不僅保有早期書院的美好特質,在人際疏離的現今社會特別容易發揮崇德樂群的教育功能。

中大目前學生人數7,813人(大學部5,112人、碩士生1,997人、博士生627人、在職專班77人),現有專任老師492人(教授220人、副教授145人、助理教授52人、講師29人、助教46人)。

中大人才輩出:融資流通有李國鼎、謝森中校友;為民喉舌,諤諤建言的是余紀忠、楚崧秋、王作榮等前輩;育才興學如張其昀、朱匯森等。

組織架構

之所以會有今日之中大,就如同一具産力精良的器械一般,是要倚靠著各零件與零件之間的組織運轉,發揮其缺一不可的貢獻方能完成所需。

本校目前分為教研與行政兩單位。教研單位分設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資電學院、地球科學院六個學院,共十八個學系、二十八個研究所;有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光電科學研究中心、軟體研究中心、環境研究中心、通訊系統研究中心、災害防治研究中心、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八個研究中心,通識教育、教育學程二教學中心,體育室與軍訓室。行政單位分設教務、學生事務、總務、研究發展四處,圖書館、電算中心、人事室與會計室。

學術成果

擁有多項傲人的臺灣第一的研究計劃與設備,如電漿晶格、遠距教學、微波電晶體組件、全球變遷、硅微條探測器、戲曲等研究以及太空遙測中心、土木工程大型力學實驗館、生物污水處理環境、61cm天文望遠鏡、國鼎經濟資料館、法語電影資料中心等設備。未來除有計劃的成立研究中心以擴大研究計劃的規模與提高研究品質外,並強調整合性研究群的建立。

中大學術研究發展之方向

科際整合為二十一世紀學術發展最重要之走向。中大在材料科技如化工、電機、機械、土木、光電、物理等方面,不僅有所專精研究,而且還積極推動其間的整合;至於在資訊科技方面,則擁有全國最暢通之光纖局域網路及大型衛星接收站。前者與資管、電機、光電、軟體系統及通訊等單位,正朝向整合途徑邁步。

全球變遷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科學議題之一,中大的科學傳統早奠基於『南高』時期,復校的再出發亦起步于戰後新興科學的地球物理,而復校所在的臺灣,更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公認研究地球變遷的極佳實驗室,中大人對人類未來的命運可謂重責大任矣。

『整體大環境』之整合研究是中大致力的另一學術方向。所謂大環境,乃以地球為中心,由其內部到表面之陸地、河川、海洋,進而到大氣層與太空,關於此,中大尤其基礎堅實特別。現有之地球物理、大氣物理、天文、太空科學、環境工程等係所及太空遙測、環境兩研究中心,多為全國獨一無二。若善用此項優異條件,再加上管理及文學院中相關係所,朝著監測、了解、保護大環境及社會人文之影響等方面努力,而發展出跨領域的研究,則中大無疑將居此一范疇中之主流地位。

圖書設備

總圖書館位於學校正門進口附近,介於行政大樓與舊的中正圖書館之間,為一白色方正的明亮大樓,地上有八層地下有一層,內部可使用面積有四千余坪,自八十二學年度下學期開始使用。總圖書館採中央空調並且全面採用電子資訊化管理,包括資訊網路系統、播放系統、視訊監視系統、語音傳輸播放系統、安全系統、火警警報系統、防盜系統等等。視聽資料室則設在舊館(原中正圖書館)二樓。 圖書館藏方面,至八十二學年度為止,藏書有中、西文書籍三十萬冊,現期期刊超過二千種、中西文報紙三十種。另外,非書資料光碟資料三十三種,其中九種為網路版,微縮影資料西文有四十一種、中文有四種,視聽資料已有典藏並在積極增購。

自1992年起開始實施自動化之借還書作業,作透過校園網路提供公眾書目檢索服務及光碟網路服務。八十二年建立整合性圖書自動化系統,除圖書館作業全面自動化外,並可透過臺灣學術網路與全國乃至全球網路數據庫取得連線。

電算設備

電算中心擁有VAX9320大型主機,及VAX8650,4300等中型主機,負責並執行全校電算資訊的分配與管理。中大自動化資訊連線的電腦作業相當完美,內可經由校園光纖網路,使各樓館直接互通;外則不但和國內網路連線,甚至可跨國與世界各地的學術網路進行對話,隨時獲取最新資訊,故而膺選為桃園地區的網絡中心,已協助該地區內其他學術研究單位,以期皆能與臺灣學術網路相銜接。

個人電腦密布,開放給全校使用的光纖網路,各項精密儀器中心、光電實驗室、天文臺、雷達站影像處理實驗室、風洞、水洞、無塵室等,以及功能各具的計算器、語言、視聽教室……
 
編輯:趙穎芳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