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訪台灣“中華兩岸大熊貓保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時間:2006-01-17 10:31    來源:     
 
 

台灣網117消息  隨著媒體對贈臺大熊貓乳名徵集的火熱進行,兩岸民間掀起了新一輪大熊貓熱,截止今日淩晨,網友提名已突破6萬對。昨天下午本網聯合新浪網連線訪問了臺灣“中華兩岸大熊貓關懷保育交流協會”理事長張家治先生。以下為訪問實錄。

 

李雷(記者):您好,請問“中華兩岸大熊貓關懷保育交流協會”在此次贈送臺灣地區大熊貓的活動中做了哪些工作?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張家治:本人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的理事,十幾年前我就到過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並且還認養了大熊貓寶寶。我所創辦的“中華兩岸大熊貓關懷保育交流協會”是屬於臺灣民間組織,已經成立四年多了,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有長期的合作關係。

 

這次大熊貓赴臺,我們的態度是樂觀的、歡迎的!

 

我舉個去年舉辦活動的例子給你聽,2005528號,我們協會與臺北市木柵動物園合辦了一個“全臺灣小朋友畫大熊貓”活動。這個活動中總共有一千多個小朋友的作品參展,得獎作品有三百多幅。這個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小朋友們的反應很熱烈。臺灣的小朋友沒有親眼見過大熊貓,畫圖的時候靠的是想像,對大熊貓的感情都是從電視、資料片、幻燈片等媒體中得到的。所以這次中國贈送臺灣一對“真正的”大熊貓,是對小朋友們最好的禮物!

 

我們協會去年與臺北市教育局也合作,對全臺北市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大熊貓知識的普及培訓,目的是為了在大熊貓來臺之際,讓小朋友們對大熊貓有更多的認識。

 

前兩天臺北市議會召開一場“我們要大熊貓”的記者會,這個記者會邀請了家長、學生、專家,我們協會則作為提供專業知識的一方。

 

除此之外,我們協會也在臺灣做了很多民調,目的就是向臺灣當局反應“民之所向”。其中一次對小朋友做的投票中顯示,有73%是贊成,27%表示沒意見,這個結果其實就表示臺灣小朋友都願意大熊貓來臺。

 

  我們確信這麼多的民調結果,能向臺灣當局表現“我們要大熊貓”的心願!最終臺灣當局也不能罔顧民意的!

 

李雷:這次大熊貓到臺灣,您認為對臺灣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張家治:我覺得這是臺灣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個機會。中國大陸送給八個地區的大熊貓,在人工飼養方面都做的很成功,沒有失敗的例子。所以大熊貓來臺,全世界都在看臺灣的能力。

 

臺北市木柵動物園現在可能還有許多不足,但是畢竟是全球十大動物園之一。我很有信心木柵動物園能在大熊貓來臺之前,做好最完善的準備。

 

臺灣有很多保育人士認為臺灣養不活大熊貓,但他們連大熊貓有幾顆牙齒都不知道,對大熊貓根本不了解就來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我覺得這是一種意識形態作祟。我覺得保育工作不是做口號,就像我一直説的:“尊重生命不是口號,而是行動。”我們要先去了解大熊貓,才能保育、繁殖大熊貓,而不是一味的反對,不敢接受。

 

  我們協會的宗旨跟目的,就是要讓臺灣社會大眾認識大熊貓,了解大熊貓,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不要拒絕。 

 

李雷:就您所知,臺灣地區為迎接這一對大熊貓已經做了哪些準備?可能碰到一些什麼樣的困難?

 

  張家治:臺北木柵動物園目前正在建設一個新的多功能館,但是有人置疑這個館不是大熊貓專用的,會影響大熊貓的生活。在我看來,臺北要建設一個大熊貓專用館,在建築或技術上都沒有問題。


  李雷:大陸媒體預測9月份能將大熊貓送到臺灣,您覺得在這段時間足夠臺灣做準備麼?

 

張家治:臺灣的媒體曾經預測,大熊貓6月份就能來臺了,呵呵。就如我剛剛説的,興建一個大熊貓專用館對臺灣而言不是很困難的事,大概23個月就足夠了。所以在硬體設施上,臺灣很快就能準備好了。一旦雙方決定好運送路線、討論好相關細節,臺灣有足夠的能力接納大熊貓。 

 

李雷:現在大陸媒體正風風火火地在為赴臺大熊貓徵名,您對這倆寶貝的名字有什麼好的想法?

 

張家治:我們協會在今年6月份就舉辦了大熊貓徵名活動,目前有200多組入選的名字,我們還計劃再投票選出20組。如果有和春節晚會pk出來的名字相同的,我們還會贈送取名者獎品。


  我一直很希望這個徵名活動能和大陸媒體共同合作,畢竟大熊貓是兩岸共同的瑰寶,名字由兩岸人民共同參與取出來,這將意義重大。


  進入專題:贈臺大熊貓乳名熱徵
      兩岸關愛贈臺大熊貓



  相關連結:訪台南教師: 臺灣小朋友喜掀“胖達熱”
       連線臥龍:熊貓“金童玉女”赴臺完全有適應能力
       專訪野協秘書長:贈臺熊貓乳名將於新春零時揭曉
       專訪大學生:期贈臺熊貓早日赴臺 盼祖國統一繁榮
       網友:熊貓 友誼使者與和平象徵
       探營入臺備選大熊貓:我認養的熊貓能來臺灣嗎?



                                責任編輯:簡卓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