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熊貓成為使者歷史達千年 飄揚過海全球當明星

  時間:2006-01-09 16:55    來源:     
 
 

  華西都市報訊 6月1日,國家林業局宣佈,向臺灣同胞贈送的大熊貓將出自四川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讓大熊貓這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引發了又一輪高潮。

  鮮為人知的是,熊貓成為和平、友誼的使者,竟有漫漫千年的歷史,而從上世紀前半段至今,四川的大熊貓一隻只從深山中走出,其足跡不僅遍及北京、上海、香港……直到不久後的臺灣,甚至還多次飄洋過海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素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也許註定將承擔起歷史賦予的各種使命,不同時代的大熊貓離開四川時“身份”都迥然不同,從冒險家的戰利品、到代表中國的最高國禮、世界巡展的明星、乃至如今的科研交流大使,讓我們追尋著它們的足跡,去了解大熊貓背井離鄉的故事……

  使者身份———追溯到千年前

  武則天首次送大熊貓?

  據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館長吳先智介紹,大熊貓作為外交禮物始於西元685年,當時的女皇武則天將兩隻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日本皇家年鑒也作了類似記載。

  狩獵者的戰利品

  儘管遠古以來,大熊貓就棲息在我國的崇山峻嶺中,但它為世界所知,卻僅有一百多年曆史。1869年,法國神甫戴維在四川寶興一農家發現了一張黑白相間的動物皮,於是寫信給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它烏溜溜的黑眼珠旁邊是黑色毛髮,好像戴著時髦的墨鏡,它圓圓的臉上有黑色的耳朵、鼻子和嘴巴,仿佛戲劇舞臺上完美的化粧。這個獸類吃的居然是竹子,看起來老實巴交。”也許戴維也沒想到,他找到的這種黑白相間的動物,很快風靡了西方,並在若干年後成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動物。

  這一時期,尋找、捕捉大熊貓成了一種極富冒險精神的挑戰。但大熊貓隱居高山竹林,所以外國人除了帶走一些大熊貓皮和一些傳奇,誰也沒有得到一隻活的大熊貓。如今在列寧格勒、巴黎、倫敦、紐約、華盛頓等博物館,仍保存著不少大熊貓標本,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第一隻走出國門的大熊貓

  此後半個多世紀裏,大熊貓留給西方人的仍只是一段段美麗的傳説,直到美國紐約一位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納斯前往中國。

  露絲的丈夫是一位動物學者和探險家,他為尋找大熊貓而奔赴中國,但暴病死於上海,露絲決定繼承丈夫遺志。1936年,她和雇傭的美籍中國人楊昆廷進入了四川汶川縣。經過兩個月的苦尋,11月9日,他們在一個海拔3000余米的險坡,發現了許多人正夢寐以求的這種神秘動物。

  他們為這只幼崽取名為“蘇琳”,並帶著它迅速回到上海。露絲僅以兩美元的“賄賂”,就登上了美輪“麥金萊總統號”。她提著一隻柳條編織的大筐,在海關登記表上寫著:“隨身攜帶哈叭狗一隻。”就這樣,“蘇琳”成為了開眼看世界的第一隻大熊貓。

  1936年耶誕節的前夕,當露絲和“蘇琳”抵達美國舊金山時,迎接他們的竟是喧天的鼓號聲,眾多提前獲得消息的市民提前來到碼頭迎接她們,紐約探險傢俱樂部特為蘇琳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1937年蘇琳被送到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立即成為這裡的超級明星。人們從四面八方爭相前來目睹,最多時一天竟高達四萬人。蘇琳的每一個滑稽逗人的動作,都成了報紙和廣播的新聞,市場上許多商品的廣告上,都出現了蘇琳的形象。來自四川深山的“蘇琳”,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儘管它只活了一歲半,但卻載入了史冊。

  而據記載,1936—1945年間,西方的盜獵者從中國非法運出了13隻活體大熊貓,而他們捕獲的大熊貓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其中有一多半在運輸途中死亡了。

  26年送出23隻

  中國政府把大熊貓作為禮品,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就有了。1941年,國民黨政府就以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名義,送給美國一對大熊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熊貓得到了積極的保護,以前冒險家們通過高價收購、偷獵偷運等方式將大熊貓偷運出去的時代結束了。從這一時期,只有作為饋贈給友好國家的國禮,大熊貓才有可能離開中國。

  吳先智回憶説,最有名的應是送給美國的兩隻熊貓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總理對總統夫人帕特説:“總統夫人,我們要送給你們兩樣東西。”這禮物就是兩隻大熊貓,這一消息頓時讓美國代表團的所有成員興奮不已。隨後大熊貓玲玲、興興前往華盛頓動物園定居,1972年被美國民眾稱為“熊貓年”,隨後每年平均有300萬以上游客到動物園觀看。

  據專家統計,從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間,我國共贈送給9個國家23隻大熊貓,這些大熊貓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四川。它們出國時甚至得到國家元首般的待遇,有的下飛機踩著紅地毯;有的甚至有一個戰鬥機編隊的護航,大熊貓作為國寶,成為中國的象徵。許多學者認為,大熊貓為新中國得到國際認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演員身份———全球去當明星

  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介紹,1982年,考慮到保護瀕危動物的需要,我國政府開始停止贈送大熊貓出國。大熊貓熱並未降溫,許多國家紛紛採用租借的方式,花錢請大熊貓去巡展,這時出國的大熊貓多是短期巡遊,角色更像明星演員。如l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夕,中美兩國相關組織達成了在洛杉磯借展一對大熊貓的協議。“永永”和“迎新”成了第一對以巡展方式走出國門的大熊貓。從此,大熊貓頻繁走出國門,參加各類巡展。巡展給大熊貓保護領域獲得了不少資金。

  科研身份———借用全世界的力量

  頻繁的巡展對圈養大熊貓的繁殖造成了影響,並受到一些國際動物保護協會的質疑,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國際動物保護機構等經過研究,達成了一項沿用至今的有關協議:中國如果送l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出國,可以留在所在國進行為期1O年的合作研究,該國每年付給中方100萬美元,lO年總共付給1000萬美元,繁殖的後代仍歸屬中國。大熊貓出國的目的,由商業化向科研合作發生了轉變。

  l994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運至曰本和歌山縣的一對大熊貓拉開了大熊貓出國合作研究的序幕。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余建秋介紹,以合作研究形式讓大熊貓出國,是動用全世界更多力量來保護大熊貓。決定大熊貓前往國外進行合作項目,需要建設部、林業部、外交部三個國家部委會簽,同時還需要分管副總理或總理的簽名。在項目啟動前,中國專家會去當地考察大熊貓未來的生活環境,還要對當地科研人員、飼養員進行培訓,有時準備期長達幾年。當大熊貓到國外動物園後,每逢繁殖期等特殊情況,中國專家還會前往協助。

  “僑居”海外———18隻四川大熊貓似“貴族”

  據統計,目前四川有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11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7隻,共計18隻大熊貓旅居在美國、奧地利、泰國、日本等國,這些旅居在國外的大熊貓,過得堪稱“貴族”般的生活。

  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負責人魏榮平告訴記者,該基地送到國外的大熊貓,他幾乎都去探視過。旅居國外的大熊貓的待遇全都遠遠超越其他任何一種動物,它們幾乎都居住在豪宅中,2003年,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為迎接四川大熊貓陽陽和龍徽,投入50萬美元打造了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熊貓館舍,館舍裏有獨立的大熊貓觀察室、研究室、活動室、臥室等,房間溫度可以根據大熊貓習性自由調控。

  但這相比美國的大熊貓“豪宅”來説完全又是小巫見大巫,華盛頓動物園花費400萬美元改建了“豪華”館舍;亞特蘭大小巧玲瓏的大熊貓館費用高達700萬美元;聖地亞哥為迎接中國的1對大熊貓,也曾花費了500萬美元興建館舍……這些造價堪比星級賓館的大熊貓館大都佔據著動物園最中心的位置。歐洲某國不産大熊貓的食用竹,他們每天從國外空運竹子,以保證大熊貓的口糧。

  年年“高薪”———四川大熊貓操成“金領”

  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了解到,四川大熊貓“海外兵團”不僅生活優裕,更有“高薪”可拿。據了解,一隻“打洋工”的國寶,最高“年薪”可達人民幣400多萬元。

  1994年,成都大熊貓基地的大熊貓夫婦“梅梅”和“永明”出國,旅居日本白山野生動物園。根據中日兩國簽署的“十年大熊貓繁殖計劃”協議,“梅梅”和“永明”除了供人觀賞外,還將接受兩國專家對其行為及繁殖方面的研究。日本政府每年要向中國支付100萬美元,供中國在大熊貓野外棲息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

  1996年,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白雲”和“石石”熊貓夫婦來到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它們的“年薪”也是每年100萬美元。

  根據與各國的合作研究協議,這些國家目前每年將向我國提供超過600萬美元資金,平均一隻出國大熊貓每年可掙三、四百萬元人民幣,是名符其實的“金領”。

  2003年1月14日,10歲的雄性大熊貓“高高”接替回國養老的“石石”去了美國;3月13日,熊貓夫婦“陽陽”和“龍徽”遠赴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10月12日,臥龍大熊貓“創創”和“靈慧”旅居泰國清邁動物園……

  根據大熊貓“務工”國家的經濟狀況,它們掙錢多少也是有區別的。在美國、日本和奧地利,每對大熊貓一年可掙100萬美元,但在泰國,“創創”和“靈慧”的“年薪”只有27萬美元。

  據了解,大熊貓“打工”費專款專用,將用於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建設,野外科研、宣傳教育等工作,對方還將定期到中國監督費用使用情況。

  千年出川史———昭示人類文明進步

  余建秋認為,如今出國大熊貓擔負著“交流研究”的責任被租賃出去,既改變了過去的無償贈與,也杜絕了單純的經濟效益。這種方式滿足了國外民眾觀賞大熊貓的願望,又能為大熊貓保護事業募集到資金,同時中國科研人員還可以學到國外動物學方面最新的理念、技術,以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動物。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博物館館長吳先智説:“不同時代走出四川的大熊貓,都被深深烙上了時代的印記,通過大熊貓的千年出川史,能感受到人類更加親近自然,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記者王新實習生宋力)

  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